分卷阅读96(1/1)

    柳盈春慈爱地拍拍她后背:“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故园还和往常一样干净整洁,仿佛她从来都没有离开过。

    第二日,温知故便前往工部报道。

    杜尚书一听说她回来,立即将她叫去,详细问起打谷机的使用情况。

    温知故此前一直有书信汇报工作的进展,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重新说了一遍。

    听闻打谷机使用初期有些问题,后来经过不断调试改进,这才适合用于稻谷脱粒,杜尚书轻叹:“辛苦温员外郎了。”

    一般来说,工部官员除了偶尔去察看河堤外,并不需要出差,难为温知故一个女子,来工部半年就跑了两趟。

    温知故笑道:“这是下官应当做的。”

    “此前看过你的书信后,我都有将里面的内容写成折子交给皇上批阅,明日上朝时我会向皇上禀报此次试验结果。”

    温知故拱手:“多谢大人。”

    杜尚书挥挥手:“也不急着来点卯,多休息两日再来也使得。”

    上司单独给她放假,她是顺水推舟还是拒绝?

    温知故心念转动,道:“谢大人,下官正好去看望看望同僚。”

    既承了上司的好意,又没真的丢下工作去浪,完美!

    果然,杜尚书很是满意:“去吧。”

    温知故留下一份手信,便起身告辞。

    接着,温知故拎着从江南带回的手信,先去看望老姜头,又去找张彪了解京城近期发生的大事,杜尚书给的假日就这么过去了。

    延庆帝得知温知故已回京,又开始发愁:到底要怎样赏她才好?

    只是赏金银珠宝?

    太轻!不足以奖赏她这些时日对和庆国的贡献。

    升官?

    这一年内连升三级已经少见,再升恐会被言官参!

    内侍见延庆帝皱眉,连连劝他勿要劳神,先将温员外郎的功劳记着,往后再赏,也是一样的。

    延庆帝深以为然,对内侍道:“若朕忘记了,你记着提醒朕。”

    内侍自然点头应是。

    ……

    岁月悠悠,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群臣宴举办的日子。

    温知故换上女儿装,描眉画黛,傅粉施朱,与家人一同前往皇宫参加宴会。

    夏末那场动荡,让此次群臣宴较往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男宾那边自然不用说,与戚应、秦有与有过来往的官员下狱的下狱,贬职的贬职,旧的下去,新的上来,不仅多了不少新面孔,座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男宾如此,女宾自然也跟着受到影响。

    温知故与柳盈春还是坐在去年那个位置,而她身旁坐着的,已经不再是林祭酒的孙女林淅沥,而是新上任的钟祭酒的女儿。

    柳盈春显然也留意到了这些,低声感慨:“总算过了一年。”

    说的自然是他们家。

    都说伴君如伴虎,她这些年也见识过官员来去,但如今年这般大换血的,还是第一次见,这让她不由得有些戚戚焉,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公公是真正的伴君。

    温知故握着母亲的手,笑道:“母亲放心,我们还能过很多年。”

    柳盈春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越发感慨;“去年觉着你居然能做官,真是太神奇,没想到今年你还升官了。”

    温知故笑嘻嘻道:“女儿当然是一年比一年好啦。”

    母女俩在说悄悄话时,有夫人来找柳盈春去聊天,温知故便起身四处晃悠。

    此时宴会尚未开始,人们不用拘在位置上,也有不少人像她们母女一般,四处闲逛的。

    温知故转到一小丛高大盆栽后,想要偷偷打个呵欠,却听到对面有一阵嬉笑声。

    “你们瞧见没?那位,也与我们一般坐女眷的位置。”

    “嘻嘻,是不是这官快坐到头了?听说啊,她上次下江南回来后,上头什么都没有说。”

    “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和庆国那么多官员,就属她蹦得最欢,要我说啊,枪打出头鸟,兴许那位已经看她不顺眼了。”

    青梅怒目,就要上前教训那些个爱嚼舌根的。

    温知故拉住她,微微摇头:“再听听。”

    说起来,自从撒出去打探消息的丫鬟小厮们撤回来后,她好久没得听八卦了,也不知现在的小姐们对她是什么看法。

    还挺好奇的。

    “嗨呀,要我说啊,女人最最要紧就是嫁给好人家,做什么官呀?抛头露脸不说,还整日起早贪黑的,也不知她图什么?”

    “温员外郎,原来您在此,皇上请您过去说话。”

    一道尖细的声音由远及近,打断了对面的谈话。

    好可惜!

    温知故眨眨眼,轻移莲步,朝对面噤若寒蝉的三人嫣然一笑:“就图这个。”

    三位姑娘脸上顿时一阵赤白红紫,厚厚的脂粉都未能掩盖住她们的尴尬和惊慌。

    温知故伸手整整衣裳,淡淡地道:“青梅,我们走吧,去觐见圣上。”

    眼睁睁地望着内侍带领温知故走远,先前还滔滔不绝的三女,良久都未敢吭声。

    直到宫女来请入席,才恍然回神,忐忑不安地随着宫女走向举办宴会的宫殿。

    第108章 一百零八、群臣宴

    宴席的位置已陆陆续续坐上人,显然宴会很快即将开始。

    三位贵女惴惴不安地落座,也不敢多言语,旁人问话也只是强颜欢笑。

    只希望,那位不要向皇上告状才好,但凡她随口说那么一两句,仅妄议圣上这一项罪名就能让她们吃不了兜着走。

    却说温知故随内侍穿过几道走廊,来到御书房门口,内侍停下脚步:“温员外郎请稍等,奴才先进去禀告。”

    温知故微笑:“劳烦公公。”

    内侍微微点头,快步进了御书房。

    少倾,内侍出来,对温知故做个请的手势:“温员外郎,请。”

    温知故轻轻颔首,抬脚跟在他身后走了进去。

    御书房里除了延庆帝,还有另外一人。

    延庆帝瞧见温知故进来,笑道:“温爱卿来了,我正与杜尚书谈论你此前递上来的折子,杜尚书说,不如问问你的看法,就把你叫来了。”

    温知故前几日上交了一本奏折,提出可趁冬季农闲时,组织农民或者驻地士兵在南方广为修建水库水渠,夏季雨水多时将雨水搜集入水库,水稻在种植过程中若需灌溉,再通过水渠将水库的水引过去,如此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境况,且可耕种的农田面积也会增大。

    为配合这一工程,温知故还附上了经过她改良的水车汲水图纸。

    “这水车,听说汲水量并不大。”延庆帝指着图纸道,“朕与杜尚书顾虑的是,若是汲水量太少,水渠的水流失太严重,水流不到农田,那这个工程就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了。”

    温知故道:“臣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特地将现有的水车经过改良,使其汲水量比现有水车增大一倍。

    且水库的选址也有讲究,不可离农田太远。

    再一个,若是有条件,水渠不一定是寻常耗水量大的土水渠,比如若是当地盛产竹子,可做成竹水渠,竹水渠不仅能将水的损耗减少到最低,且建立和维护成本也不高。”

    水库蓄水,水渠通水,是现代很常见的农田灌溉方法。

    温知故在苏杭时发现,和庆国目前也有利用池塘蓄水,但是太小,不成规模,天气若是干旱些,池塘就不顶用了。

    “这竹水渠的流水量够大吗?”杜尚书问。

    温知故点点头道:“西南有一种竹,直径可达三十公分,用小一些的竹子问题也不大,只需多几根,南方盛产竹子,不是问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