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1)

    翌日。

    秋照苑里热闹非凡。

    离家三年的宗子回了家,便是消息还没广泛的传出去,家中也不由得热闹喜庆起来。

    赵氏最高兴,干脆让管事照着逢年过节的份例,给一众仆从都发了钱。

    众人无不欢天喜地。

    早饭就摆在了秋照苑。

    谭廷先关心了一下妹妹,他离家的时候,谭蓉也才十一岁,三年过去,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

    接着谭廷又叫了二弟谭建到跟前来,二话不说地就考较了学问,直把谭建问得满头大汗,谭廷眉头皱了起来。

    再问几个答不上来的问题,谭建觉得今天的饭他就不用吃了

    他紧张的不行,偏房中赵氏正同谭蓉说话,奴仆门忙着摆饭,没有人能帮他把这一茬错过去。

    直到一眼看到了旁边的大嫂。

    大嫂也看到了他。

    可是在大哥的眼皮子地下,谭建也不敢求助。

    只是大嫂却仿佛能读懂人心一般,极快地让仆从把最后的饭菜都端了上来,然后温声道了一句。

    “母亲,大爷,用早饭了。”

    谭廷的考问暂停,不满的目光从谭建身上暂时收了回来。

    谭建大松了口气,连番给项宜投去感恩神色。

    要不是大嫂,他今天得死在这

    一家人聚齐不易,吃得倒也热闹。

    项宜与这热闹并不怎么相融,不知是不是昨日在风里坐久了,着了寒气,今日头脑有些胀热。

    不过赵氏昨日的头痛未消,项宜伺候着她用了半程饭,最后才坐下吃了半碗粥。

    饭后,谭廷暂时留下有话要同赵氏说。

    多半是世家之间的事。

    他没让项宜留下,项宜自也无意去听,揉了揉发胀的额头,去料理他带回来的诸多物什。

    三年前,谭廷中了进士之后,选馆入翰林做了庶吉士。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正是翰林的一种。

    谭廷十九岁中进士,是本朝最年轻的进士,之后顺利入选庶吉士,可谓前途无量。

    如今谭廷结束了在翰林院的观政,接下来便是正式做官。

    有林氏这门显赫的姻亲在,之后谭廷正式授官,必是京中紧要差事。

    因而此番返乡带回来的东西不多,可见之后仍会继续返回京城。

    这样算来,他拢共在家的时间也不过两三月而已。

    项宜有条不紊地指挥人收拾箱笼,将谭廷随身用物件放入房中,剩余的便是带回来给众人的,如给赵氏的燕窝、给谭蓉的各种玩意、给谭建的书和墨,以及各种木料香料等等。

    乔荇却发现一个没有归属的红木箱子。

    她打开一瞧,忍不住“呀”了一声。

    “夫人快看,好鲜亮啊!”

    项宜这才走过去,看到箱子里竟然是上好的毛料。

    尤其最上面放置的,是一块暗红色的狐狸皮,水亮光滑,映着雪天过后刚露出的太阳,极其好看。

    而在红狐狸皮下,还有纯白无杂色的白狐皮,白色狐皮下好似还有其他皮毛。

    乔荇看呆了,小心地抚摸着那块红狐皮,“夫人,这皮毛又厚实又顺滑,手指尖陷进去都觉得生暖。这也是大爷带回来的东西吗?”

    项宜不是很清楚,叫了谭廷的小厮正吉过来。

    “也是大爷的东西?可说是什么用途?”

    正吉跟她行礼,“回夫人的话,这是京里雁之皮货行的新货,抢手得不得了,爷特特让买来带回家里来给各位主子的。”

    雁之皮货行。

    项宜之前随着父在京做官的时候听说过,是家屹立百年的老字号。

    乔荇又摸了摸下面的白狐皮,忍不住问正吉,“这真是给各位主子的?”

    正吉微顿,飞快地看了项宜一眼,才点头道是。

    乔荇没留意他的神色,数着箱中的皮子,“这块暗红色的定是给老夫人的,白色的是给大姑娘的吧?”再往下是一张油亮的棕色貂皮,“肯定是给二爷的”

    再往下的打磨了一遍,细细吹着上面的尘沫,笑了笑。

    “你少说点话比什么都强。”

    乔荇气堵,后面要说什么都忘了。

    项宜笑着将印章放到巴掌大的小匣子里。

    “把这个送去吉祥印铺,跟掌柜的说一句抱歉了,耽误了两日的工夫。”

    乔荇把小匣子收了,“夫人也太客气了,以您如今的手艺,多等您两个月也不敢多说话的。”

    她又高兴起来,“若是能卖得高价,夫人也打一套像样的头面吧,奴婢见老夫人给大姑娘新打的一套金丝点翠头面,又灵动又耀眼。”

    夫人没什么嫁妆,首饰也少的可怜,拢共也就几只银钗并些簪花而已,梳妆台前的匣子空荡荡的,有几个品相好的玉镯,都留着见面时送人。

    项宜也瞧见了谭蓉的新头面。

    “我倒是不用,但若能给宁宁打一套就好了,放进嫁妆箱子里也漂亮。”

    项宜有一双龙凤胎弟妹项宁和项寓,两人比项宜小五岁,到了下半年才满十五。

    念及弟妹,项宜眸色和软下来,吩咐乔荇。

    “别忘了问一下,有没有家里的来信。”

    乔荇得了吩咐,很快去了县里的吉祥印铺。

    掌柜的见她来了,让伙计沏了茶,小声问。

    “听说谭家大爷回来了,夫人是不是不得闲了?”

    吉祥印铺本来生意一般,一边制印卖印,一边帮木工石匠介绍活计,赚的钱刚够维持店面。

    但项宜嫁过来之后,常做闲章委托售卖,有时也接定制的篆刻。她的印制得慢,品相却相当不错,尤其近两年制艺纯熟起来,颇为能卖的上价钱,吉祥印铺也跟着转了起来。

    项宜并不想出名,只想换些钱罢了,因而这事没什么人知道。

    乔荇哼哼两声,“确实,夫人越发不得闲了。”

    不过乔荇琢磨着大爷也不会在家太久,便道,“忙虽忙,但若是有好品相的玉石,还是烦请掌柜给我们夫人留着。”

    旁的都是靠不住了,连夫人自己都说,唯有本事靠得住。

    乔荇又问了掌柜有没有项家的来信。

    项寓不喜谭家,不愿意把信直接送进谭家,于是半月一封信,都是捎到吉祥印铺。

    可这次,掌柜的一口气竟拿出两封信来。

    一次两封信,可见是临时有旁的事发生,才又补了一封。

    乔荇不敢再停留,连忙带着信回家去了,只是她没留神,有人在大街上一眼瞧住了她。

    那人嗑着瓜子,将皮随口吐在地上。

    正是在街上闲逛的谭有良家的。

    当下,她眼见乔荇离开吉祥印铺的步履匆忙,仿佛嗅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味道似得,眼中精光一闪。

    乔荇前脚走远,谭有良家的后脚就进了吉祥印铺。

    她想问出些什么来,可惜掌柜和伙计皆是嘴紧,什么都没问出来。

    只是她越想越不对。

    掌柜伙计嘴这么紧,看来项氏在这里确实有事啊。

    什么事呢?

    她非常好奇,然而凭空想象是想不出来的,只好暂时离了去。

    前后脚接连来了两封信,项宜看着也有些奇怪。

    不过,若是更加紧急的事情,项寓定然忍着不耐,直接送到谭家来。

    项宜先拆开了,几位先生一商量,就准了他。

    考不中也不要紧,继续学便是了。

    项宜看得眼睛发亮,接着便瞧见项宁清秀玲珑的字迹下,出现一行飞扬凌厉的字。

    “今次乡试,寓势在必得,届时让长姐脸上多添几分光彩。”

    是项寓的字。

    不等他中举,项宜就已经止不住翘了嘴角。

    下面仍是项宁乖巧干净的字迹,小姑娘委婉地认为,项寓虽然骄傲地像一只公鸡,但一举中。

    弟弟项寓才刚考中秀才不久,还没人想过他中举之后的事。

    项宜在乔荇的话下,愣了一愣。

    一阵风从窗外挤进来,扫荡着桌案,将另一封未打开的信吹落在了地上。

    乔荇连忙将信捡了起来,“夫人在想什么?信都掉了,您要看吗?”

    是第二封信。

    项宜这才回过神来,收敛了心神,将第二封信拆开了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