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1/2)

    对姜国归属感最强的,是原本就归属于姜国的国人,新收服的宋郑齐三国,确实需要姜蓁近距离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但巡视天下,也是需要资本的,姜大头禅位之前,一直都待在宫里,活动范围,也就在都邑。除了姜大头身体差,路况不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那么多钱。

    君王出行,又有那么多人随侍,消耗在路上的物资就是海量。

    不过姜蓁有钱得天下皆知,郭凡是不愁这个的。

    因为姜蓁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太多,明明快马几天就能到的路程,姜蓁走了一个月。

    永安城虽然是新建的城池,街边还有许多房子还没修好,但一进城,大家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不是说都邑至少有一半的人搬到永安城来了么?怎么看起来没有都邑热闹。”姜大头推开车窗往外看。

    姜蓁也跟着看了一眼,好笑的说道:“父王难道不觉得,永安城的街道,比旧都更宽阔吗?”

    “倒也是这个道理。地方大了,就显得人少了。”说着说着,姜大头就忍不住感叹:“你这个新城也修得太大了。”

    永安城的街道,窄的有三米,宽的有上百米,远远的看着,都让人惊叹姜蓁的大手笔。

    朝中的大臣,忙着政务,很少能抽出空闲时间跑到永安城来,有些大臣也是第一次见识到永安城的巨大宏伟,从进城开始,就惊呼声不断。

    “这永安城确实担得起天下第一城的名号。”

    “建城这么短的时间,永安城就已经热闹至此,我姜国果真是众望所归。”

    天下有钱人都在往永安城挤,永安城的发展速度,可以用飞来形容,到处都是正在修建的房子。

    等建设完毕,永安城只会变得更加气派。

    永安城这边在吭哧吭哧的搞基建,卫国今年的日子却不太好过,国内旱灾导致饥荒就不用说了,匈奴也南下劫掠。

    姜国今年也有部分地区遭遇了旱灾,可姜国地域更广阔,别的地方风调雨顺,就能把旱灾那边的坑给填上,卫国却没这个实力,如今内忧外患,处境艰难。

    在人力不能对抗大自然的时候,天灾就会经常出现。

    要是姜国不治水修坝,也会隔两年发生一次水灾。

    卫国发生旱灾,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和匈奴干仗,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内忧和外患,卫国都扛得住,就是苦一点而已,他们都已经过惯苦日子了。

    卫王唯一担心的是,姜国借此发难。

    “今年匈奴的攻势确实格外凶猛。只希望姜国不要在这个时候,来给我们找事。”

    卫王生怕姜国为了一统天下,不讲武德。

    要是姜国再掺和进来,卫国绝对扛不住。

    就在卫王心中提防的时候,姜蓁也确实采取了行动。

    “王上,姜王那边派了使者过来。不会是想在此时逼我卫国投降吧?”

    “八成是这样。姜王那人一肚子坏水,能干什么好事。”卫王冷哼一声,说道:“姜王要是把我惹急了,也别怪我不讲道义!带使者来见我,我倒要看看姜王想干什么!”

    使者见到卫王,行完礼之后,就不卑不亢的说道:“南下劫掠的匈奴,既是卫国的敌人,也是姜国的敌人,此战姜国愿助卫国一臂之力,愿意给卫国提供一批粮草,一批药材和一部分自愿前来的医者。”

    “嗯?”卫王皱眉,问道:“姜国助我的条件是什么?”

    “无偿。这批物资,是姜国免费赠送,不需要卫国做什么?”使者发自内心的说道:“我王仁善,只是单纯的想帮一帮卫国百姓而已。”

    “仁善?”

    卫王倒是想讥讽几句,但这批物资太香了,哪怕有猫腻,卫王也想吃下去,所以阴阳怪气的话到了嘴边,他又憋了回去,强笑着说道:“姜王此时愿意助卫国,确实仁善!”

    她把我当什么

    卫国内忧外患,姜国没有趁此机会出手不说,还免费支援了一大批物资,这做法,连卫王都挑不出什么刺来。

    “我中原诸侯,同出一脉,卫国与姜国本就该守望相助。”卫王一脸真诚的说道:“若姜国以后有事,卫国也不会袖手旁观。”

    守望相助什么的,都是虚话,姜国和卫国以前又不是没打过,都企图吞并对方。

    卫王曾经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如今迫于形势,不得不给姜蓁戴高帽子。

    总不能吃了人家的,还骂人家,卫王的脸皮还没厚到这个程度。

    姜国来的使者才不管卫王怎么说呢,自顾自的吹捧道:“我王心思醇厚,最见不得百姓经受战乱之苦,卫国此次若能大败匈奴,便不算辜负我王的好意。”

    “姜王放心,哪怕没有姜国帮忙,区区胡人,也不能拿卫国怎么样。”卫王一脸自信。

    他们和匈奴打仗,为的是自己,可不是为了姜国。

    在姜国来援之前,卫阳就已经带着大军去前线,虽然他们自己能行,但姜国的这批物资,确实大大缓解了卫国的压力。

    等送走姜国来的使者,卫王才好意思带着大臣仔细清点姜国送来的东西。

    “姜国此次送来的粮草,比我想象中的多。”卫王的语气尽量镇定,免得让自己显得小家子气。

    左相倒是毫无顾忌,十分惊讶的说道:“姜国的手笔也太大了。朝廷送去前线的粮草,也堪堪比这多一倍而已。姜王居然就把这批粮食送我们了。”

    “姜国的粮食产量,又岂是我卫国能比的?姜国能拿出这么多粮食,不稀奇。”农师淡定的陈述事实,夸道:“麦子是磨好了的,稻子是去了壳的,仅这一点,就能节省我卫国大量的人力。”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