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回 出闺阁宝钗成大礼 见终局薛家归安定(完结)(1/1)

    薛蟠与柳湘莲在姑妈家住了两日,终是被柳姑妈催促着上路。临行前柳姑妈留住薛蟠,与他说了许久话方才放人,车上柳湘莲问薛蟠和姑妈说了些什么话,薛蟠只笑道:“姑妈怕你所托非人,叫我拐去了又不安生,所以让我好生照顾你,别做那陈世美弃了秦香莲。”柳湘莲知他是油嘴滑舌,未将实情说出,便也不去强迫他,想来柳姑妈不过只是放心不下他,才与薛蟠再多叮嘱几句,然而人心若是易变,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定住?他如今已是经历过风浪的人,又想起当日跛腿道士与王一贴的话来,如今想来竟一一应验,于是心也便放宽来,只道顺其自然,若禹行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是:

    莫非命顺其自然,管取宇宙天换日。

    当其自得,内顾欣然,不知老将至。

    固亦知彭殇悉妄,修短难言视昔尔。

    死生事大,来去无踪,一转瞬间矣。

    柳湘莲与薛蟠回了家中,与薛姨妈等人商议此事,薛姨妈本也打算举家回金陵老家去,听柳湘莲要避开京城风头,自然说好,为轻车简便,将家里一切尽数打点干净,带着宝钗香菱一起雇了两辆马车,又装了一车行囊,举家几口去往金陵路上,一走就是数月时间。

    薛家原在金陵显赫至极,然天子发落,家产早叫人抄了干净,便只能在偏僻处置了一处小院,粗茶淡饭,布衣粝食,虽不比从前富贵,这样的日子倒也清贫安生。宝钗和香菱青裙缟袂,在家里做起缝补的活计来,绣些花样儿叫薛蟠出去买卖,赚得一些小钱。柳湘莲改了柳生一名,本想着去镖行或戏班谋些门路,却被薛蟠拦住,道:“咱们家好容易才安生些,你就又要去那等地方混,倒不如在家里清清静静的,真当薛大爷养不起你了?”柳湘莲哭笑不得,道:“你倒真将我当女子来养了。”薛蟠贫嘴道:“如今你可是我过了明路的妻,那有丈夫叫妻子出去抛头露面的道理?你若真闲得慌,就在家里替我侍奉母亲代尽孝道罢了。”薛姨妈跟着他们一路颠簸,又因薛蟠那些事操碎了心,大约是到了金陵,心里头一口气放下了,才到金陵没几天便病倒了,每日都要参汤养着入口,家里便更捉襟见肘起来。

    柳湘莲道:“这可不好,家里如今并不宽裕,你我都不是从前的公子哥儿,这些年已叫他们受我们牵连吃了不少苦头,如此下去坐吃山空,难道还叫你母亲今后连人参都吃不了吗?”他思来想去,道:“我倒有两个方法,只是怕你不愿意。”薛蟠忙问:“什么方法?”柳湘莲道:“头一个法子,母亲既然要用人参,与其每月去药铺子买来,叫他们搜去一大笔银子,倒不如省了这笔开销,你我亲自去买。”薛蟠奇道:“你的意思是?”柳湘莲道:“我从前行走江湖,结识不少门路,若是要做药材生意,倒也不是没有法子,只是我并不精通药理,也不懂生意经,若要如此,你得同我一起去才行。”薛蟠自然一千一万个愿意,只是想起其他,又犹豫起来,道:“我同你去倒是容易,只是这样一来,家里便只剩下母亲和两个妹妹,若没有男丁守着,只怕他们吃亏。女儿家身子弱,又不好叫他们再受颠簸。”这亦是柳湘莲顾虑之处,道:“家里是断然少不了人的,故而我还有第二个方法。”他看着薛蟠道:“你从前是做过生意的,何不如将手头的钱凑一凑,干脆圈一间药铺过来,一面叫原先的伙计继续干着,一面自己学着,若是顺利,年光阴,便可妥当了。只是这个法子少不得叫手头紧些,要委屈母亲和两个妹妹几年。”薛蟠又犹豫起来,薛姨妈的病倒还在其次,香菱也听话懂事,只是宝钗早该到了嫁人的年龄,本可配个如意郎君,却受了他的牵连,至今待字闺中未能出嫁,薛蟠从来将这个妹妹看作神仙人儿,那里舍得委屈宝钗?如今若是筹钱去圈铺子,宝钗的嫁妆都要亏空,又要拖延宝钗两年,到那时妹妹年龄大了,岂不是又耽误了他的青春?柳湘莲也知薛蟠纠结,又道:“自然,这两个法子都不算两全其美,若你真的不舍,到时当了我的剑去,总能凑得一些银子出来。”薛蟠立刻反对:“当当当,你怎么总是想当东西,先头当了我送你的东西不够,还将自己家里当了干净,现下又要当这把剑了,这鸳鸯剑是你祖父遗物,里头的雌剑还是我的,我不答应,你敢去当?”柳湘莲无奈,只得打消当剑念头。

    薛蟠纠结两日,终是犹犹豫豫与宝钗说起药铺一事,谁想宝钗十分通透,笑道:“我当是什么大事,也值当哥哥这般愁眉苦脸的。哥哥想将我嫁出去,我却还不肯呢,只想在家里多留些时候陪陪母亲和哥哥。再说了,哥哥要做生意,妹妹那有反对的道理?哥哥只管放手去做,家里有我和香菱照应,不必牵肠挂肚。”薛蟠感激妹妹体贴,发誓两年内定要替宝钗筹得满满嫁妆,届时替宝钗觅一个可靠的人,风风光光将宝钗嫁出去。得了宝钗的体谅,薛蟠将家里的首饰都凑作了一笔银子,圈下南边的一间铺子,里头的掌柜伙计一应不动,按照原样发放工钱,只是薛蟠成日泡在铺子里算账看柜,又与伙计学认药材,十分辛苦殷勤,与往常吊儿郎当模样大不相同,渐渐的柜上都称薛蟠为薛老板。

    至于湘莲也并未安心呆在家里,他化名柳生,总替薛蟠去走门路,因他江湖经验丰富,又有功夫,每每进药护送都十分安全,如今世道渐乱,四处又有流寇作祟,又听闻北边战乱频繁,不少百姓迁居南边避乱,金陵生意亦受波及,好在柳湘莲功夫渐长,借着东风替薛家练出一批家丁来,一半镇守药铺,一半守着家中女眷安全,才不致太受骚扰。

    薛蟠事事躬亲,湘莲审慎从事,不过两三年光阴,原来薛家家道消乏,竟也叫两人生生盘了回来,累得薛蟠和湘莲都消瘦不少。如今薛家虽不复从前“珍珠如土金如铁”光景,却也算殷实人家,衣帛食肉。薛蟠同湘莲一同管着铺子,家里依然住着头先的小院,因他们吃过了苦头,总想着天有不测风云,将赚来的钱都买了田产铺子,因两人分身乏术,更叫宝钗也一起管了起来,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几年光阴后,宝钗再也耽误不得,薛蟠却又不舍妹妹出嫁,恰好邻居有一清贫秀才,虽然家境拮据,却也通才达识,忠厚老实,便由薛蟠做主,叫书生入赘薛家,替宝钗配了这桩婚事。又过了数年,薛姨妈去世,薛蟠本想将香菱嫁人,香菱却执意不肯,泪道:“哥哥,我自小便不知道是那里人,总在拐子手里头买来买去没个定数,如今好容易有个家了,哥哥难道还要赶我走么?”薛蟠最怕女人落泪,便也随香菱去了,只叫香菱当起家来。柳湘莲倒留了心,每每出去奔走行商,总留意是否有香菱曾经的消息,只是当日香菱被薛蟠买来,拐子已叫打死,不好再问,因此总没消息。

    谁想到数年后柳暗花明,他替薛蟠去如州进药,偶见一老农眉宇隐有相似,心下生疑,仔细询问,老农道自己女儿多年前曾丢了一个孙女,两下一对,才知眼前老农竟是封肃,乃香菱生母封氏父亲。昔年香菱被拐,甄士隐随道士远走,封氏与两个旧日的丫鬟投靠父亲,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封肃用度挨到今日。柳湘莲不敢耽搁,连夜便回了薛家告知薛蟠此事,薛蟠便收拾了银子行囊,带着香菱一起去了如州,那封氏因失夫丢女,不过四五十岁便发须全白,双眼模糊,然而一见香菱眉中红痣,便大哭起来,抱着香菱认了女儿,香菱亦抱着母亲哭哭啼啼,这桩陈年旧案竟是到此方才落案了结。从此香菱认祖归宗,宝钗亦有了家业。薛蟠则一如当日许诺,不敢有负湘莲,对外只道二人是兄弟情谊,在家确是夫妻以待,多年从未变过。

    大凡古今之人,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柳湘莲与薛蟠这段风月之缘,便是因淫而生,因情而定,一段蹊跷之事,却也圆满。正是:

    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迷迷。

    兀兀过朝夕,期期度终日。

    合瞋不须假,合喜不须喜。

    喜即婬慾生,瞋即毒蛇起。

    毒蛇起猛火,婬慾成贪鬼。

    猛火和贪鬼,痴狼咬心底。

    淫欲暂时情,长劫入地狱。

    寸心长相守,庭前红槿枝。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