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年战事(1/1)

    蚩阳和凤天边界的各州百姓哀鸿遍野、流离失所,一年前两国战事一起,百姓之苦便已开始。

    一年前蚩阳国君下令在两国边界驻扎三十万大军,没过多久便开始攻打凤天的天涯城。天涯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给了凤天反映的机会。后来凤天派来了二十万大军来支援天涯城的守军。二十五万对抗三十万,这原本是比较有抵御的机会,况且还有天涯城的地势相助,可是一切都令人料想不到。三个月,蚩阳军队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将二十五万的军队击败,天涯城就此失守,凤天开始沦陷。

    “要不是我‘乔姐姐’聪明,料事如神,他们才没那么厉害呢。”落霞听到沿途人们议论纷纷地惊叹蚩阳的进军神速和厉害,自豪的自语道。

    一旁的乔立羽看着落霞小女孩似的模样,好笑地摇了摇头:“行了,你这丫头别啰嗦了。我们快回营去吧。”

    “哦。”落霞嘟着小嘴,乖乖地跟着‘她’离开混乱的街道。

    从凤天的二十五万大军被攻破的那一刻起,乔立羽就成为蚩阳将士们心目中的‘女神’。‘她’现在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了。

    一路回营,都有一些跟屁虫尾随在后,原本一位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动手,可是没想到他们居然到乔立羽回营都没行动。

    乔立羽无聊的回到营帐里,拿起笔继续写那本未完成的札记。

    “诶。我看看你这几天都在写些什么呢?”落霞抢过乔立羽手中的札记,淘气地说道。

    “三十六计?‘乔姐姐’这三十六计是什么啊?我可以看看吗?”落霞期待地问道。虽然她敢将札记抢过来,但是可不敢没得到‘她’的允许就看里面的内容。

    我想了想,笑着点点头。“这是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真的吗?那你打败凤天军队用的就是里面的计策吗?”落霞惊喜地看着乔立羽。

    “是的,全在里面。”这是我留给轩的东西,我唯一可以留给他的就是一些对他有用的知识。

    落霞小心翼翼地翻开札记,读道:“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哇,‘乔姐姐’你好厉害哦,光是这些计策听起来就知道是很难懂的。”落霞越读越心惊,越读越崇拜乔立羽。能写出这种旷世之作,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其实,我并不是什么旷世之才,这些计策……算了,……”乔立羽吞吞吐吐地说不出话,其实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落霞虽然不知道乔立羽为什么突然这样,但是她还是选择默默地看着‘她’,等待‘她’恢复过来。

    “落霞,这一年来,我们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好不容易才攻打到凤天的皇都。我也知道轩正在谋划着什么,想要杀我。……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知道轩正在和翔、欧阳辉、蓝魄还有次雨谋划着怎么坐收渔翁之利,在我们成功攻破凤天的那一刻,军马疲惫,他们就可以趁机一举攻下凤天和蚩阳。说穿了,就是要我们做他们的棋子。呵呵,轩越来越有上位者的样子了。

    “‘乔姐姐’?‘乔姐姐’你怎么啦?有没在听我说话啊?”落霞看乔立羽呆呆的样子,不由问道。

    “啊?没什么,你先去忙吧。”乔立羽掩饰般地将落霞赶出自己的营帐。

    “哦。”

    乔立羽将落霞赶出去后,继续坐下来写着:第一套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探源】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我这样写,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吧?虽然有些地方这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年代也是,但是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才对啊。恩,就这样。”乔立羽自言自语地说道。

    一年了,希望一切都可以顺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