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1)

    &&&&无误后发给校对室进行三校。

    半个月后。

    [客户:这些书稿我们都是找人校对过的,还过了黑马,怎么你们的校对还要看那么久?这样不是要很久才能印?你们不会一直压着我们的稿件吧?]

    吴纯钧对着对方的头像翻了个白眼,这怎么说话的?

    [吴纯钧:我们都是按照正规流程走的,一本书的出版周期是三四个月,这是正常的。]

    对方显示正在输入,输入半天之后发过来的却只有一个“哦”。

    又哦个鬼啊!

    几天后,吴纯钧将校样扫描发过去修改。

    [客户:你们的校对改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还校了这么久,这不是装模作样糊弄人吗?]

    吴纯钧是检查过校样的,想起那平均一页4个红,而且还有一处是平白漏了一段话的,真想喷对方一脸血,就这样你还好意思说找人校对过的还过了黑马的?我信你才有鬼了好吗。居然还敢来倒打一耙。

    [吴纯钧: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好好沟通,请不要无视事实乱贴标签。我们的修改除了少部分见仁见智的,基本都是有理有据的,有疑问请具体指出。]

    [客户:这稿我们老板看过,他是全国第一批拿到中级职称的人。]

    [吴纯钧:审稿跟校对是不一样的,你们老板看了稿件但并没有做校对的工作。]

    [客户:行吧,反正都是你们说了算。]

    哇靠,你们才是大爷好吗。明明不专业却非要指手画脚,感觉真TMD憋屈。

    [客户:CIP下来了吧?]

    [吴纯钧:还没有。]

    [客户:都半个多月了,怎么这么久还没下来?你每天都催一催吧。]

    吴纯钧都不想跟对方解释今年CIP下得慢,而且也不是他能催的,直接关闭窗口不理了。

    又半个月后。书稿制作进入末尾阶段,CIP也已经发下来。

    [客户:咦,怎么CIP数据有两条?我们只要一个书号。]

    [吴纯钧:是一个书号,但是有分册,各分册有自己的核字。]

    [客户:可是之前都只有一条。]

    [吴纯钧:这是近期才规定的。您可以上广电总局的网站查询,两条都是对的。]

    [客户:这个我知道。]

    草泥马飞奔。你确定你知道?为何我如此怀疑。

    本来以为终于要摆脱这个聊天□□了,结果没几天又来新状况。

    [客户:我们领导说想改下书名。]

    [吴纯钧:可是CIP都已经下来了,封面什么也都做好了。]

    [客户:这不是还没出版嘛。我们领导说了,CIP是可以改的。他是最早一批拿到中级证的人,他知道的。而且变动也不大。]

    [吴纯钧:CIP是可以修订,但也要打个报告发给出版局。]

    [客户:那就打吧。书名里把“探索”改成“探寻”。]

    [吴纯钧:……OK。]

    吴纯钧暗暗磨牙,心里狂吐槽,前面两个月干嘛去了,都快签印了才说改书名,之前是谁着急要印的。发泄怨气归发泄怨气,平复好心情还是要打了修订报告给总编室,然后还得找排版小哥沟通修改封面、扉页、版权页、书眉,检查下其他辅文有没有出现书名的都一一改了。

    终于终于,书稿签印了!

    吴纯钧简直想要高举双手拥抱蓝天了——解~放~了!!

    再也不想跟这个倚老卖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第一批拿到中级职称的、在省局有关系还怀疑出版社的专业的客户磨叽了。

    接下来只要做一做新书单页就OK了。

    就在吴纯钧喜滋滋迎接解放的时候,客户往骆驼背上放了最后一根稻草——样书送少了。

    [吴纯钧:合同上不是写了样书60本吗,怎么只送了40本?]

    [客户:我们一向送40本的呀。40本够用了,你们要那么多也是占地方而已。]

    你妹,占不占地方是我们的事,如果不同意送40本,你倒是在签合同的时候提出来啊。至少送货的时候打个招呼给个解释,而不是这样暗搓搓地减了。

    [客户:我们印得也不多,还要送一些给其他人呢。就是我们领导在省局里的朋友,也要送一些。]

    吴纯钧终于克制不住,一口老血喷在半空。

    吴纯钧保证,这是他接触过的最奇葩,所有问题集于一身的客户了。

    很快到了年中选题会,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基本入座了,吴纯钧见到王总,忍不住向他抱怨。

    “王总,咱们社里是欠了这个客户很多钱吗?”

    “没有啊,怎么了?”

    “太奇葩,能拉入不再合作的黑名单吗?”

    陆鸣鸿看着他无声地笑笑,这事都过去好几天了,他依然怨气深重。这三个月吴纯钧没少拉着他吐苦水,稿件签印那天还特地拉他去庆祝了一番。

    虽然遇到这种客户是惨了点,但纯钧有时候还有点孩子气,尤其抱怨的时候,鼻子眉毛都皱到一起了,让他这个听的人不知道是该同仇敌忾好还是该笑好,于是只好边附和边暗暗偷着笑。

    不过,抱怨归抱怨,吴纯钧还是觉得应该对稿件好好负责,不能因人废事,应付了事。

    陆鸣鸿立马夸张地竖起两个大拇指,“三观正,态度好,值得表扬。”

    吴纯钧笑笑,也不理他的调侃,微微一顿,说:“只不过是需要积累经验罢了。现在的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但我希望能够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等到哪一天,一份好的稿子来到我手上的时候,我能够让它以最适合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遗憾地将它推给别人或者勉强为之却留下瑕疵。”

    &&&&陆鸣鸿看他说得认真,也收起那份戏谑,只是微笑着端起啤酒跟他碰一个。

    吴纯钧喝了一口,呼出一口气,突然又笑了一下,“其实我们社曾经拒绝过一些好稿子,那时的编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结果就错过了,后来那些稿子到了别人手里,出来后大卖特卖,作者也大红大紫。想想就觉得郁闷啊。”

    陆鸣鸿有点惊讶,“真的?哪个作家?什么时候的事?”

    “就XXX啊,好多年前的事了,当时他还一点名气都没有呢。能够捧红一位作家,对于责任编辑、对于出版社,都是很大的荣幸啊,真可惜。”

    还真是很有名的作家呢。陆鸣鸿突然觉得自己离这些人也可以这么近。之前他读见城彻的《编辑这种病》的时候,虽然感动,但到底还是觉得离自己有点遥远,现在突然有种真实感浮上来了……

    这就更有意思了。

    吴纯钧看着陆鸣鸿拿着啤酒不喝却在扯着嘴角笑,忽然觉得瘆得慌——这厮撞邪了?

    作者有话要说:

    跟作者或者客户沟通也是编辑的重要工作之一呢,只要不碰到这种奇葩就好了。

    &&&&&&&&&&&&&&&&&&&&&&&&第19章 第十九章&&初露锋芒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年后开工不知不觉就过了几个月,一眨眼年中选题会到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