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1)

    “几个?”盛怀扬追问。

    老马呆住,不曾想他竟会步步紧逼,斟酌片刻才说出一个数字,“4-5个吧。”

    “什么时候立项?”盛怀扬再问。

    “下个月,最迟下个月底。”老马脸色更红。

    “好,我希望下月能看到进度表。”

    老马硬着头皮点头,待盛怀扬移开视线,他才摸出手帕擦了擦脖子上的汗。

    而盛怀扬则从桌上抄起一份材料,“二部这份报告很精炼,一张纸都没用完。”

    朱波性子和老马截然不同,面对这个暗讽,非但不在意,还撇嘴嘲了回去,“又不是写作文,要那么长干嘛,二部的情况、项目都在我脑子里。”

    盛淮扬抬了抬眉梢,声音寡淡,“朱总给客户的报告也这样,放在脑子里?”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答是,那是不专业,投行大忌。答不是,那就说明他是故意写这么短,敷衍盛怀扬,直接承认了轻怠顶头上司。

    人称GC老狐狸的朱波竟无言以对。

    盛怀扬却没有再咄咄逼人,而是话锋一转,“报告虽然简单,但据我了解,二部这两年业务重心全在公司债上……”

    “盛总怕是不知道公司的战略规划?”

    被抢断话的盛怀扬并未露出半丝不悦,而是抬了下眼,示意他往下说。

    “盛总,咱们国内市场跟你在美国不一样,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业务都能做。尤其这两年,IPO收紧,好多项目都砸在手里,公司之所以把二部划到固收,不就是知道再指着IPO那点活得饿死?”

    “GC虽然做固收不久,可这几年二部的业绩也是拿得出手的。”他轻哼了声,“不过就如你所言,你刚回来对国内不了解,大概也不太清楚现在监管部门出了公司债新规,允许非上市企业发行公司债,这块市场蛋糕大着呢,刚才还有一家地方城投主动找上门,想发10个亿。”

    盛怀扬颔首:“是很大,去年全国公司债发了940期,总融资一万多亿,今年应该只多不少。但是……”

    他双目倏然锐利,“监管给各大券商进行了‘双五十’口头指导,朱总应该知道吧?”

    朱波不以为意:“‘双五十’稍微包装下,都能满足条件。”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要发布“双五十?”

    朱波眸光闪烁了下,“证监一年出的条例多了,没事儿就整几个出来。”

    盛怀扬不再和他兜圈子,“这么说,你是没看出来审核口风在收紧,窗口期在关闭?”

    “城投主动找上门,是单纯因为你做得好,还是其他投行已经预判未来市场肯定走低,主动调整了业务重心?”

    “监管口头指导双五十是为了让投行去替城投包装发债?双五十不奏效,政策会不会再收紧?”

    “去年井喷发债量下,投资者反应如何?市场迹象又如何?二部今年发出的六家债,二级承销量又有多少?”

    他一连抛出数个问题,层层递进,尖锐锋利,直插核心——朱波哑口无言。

    夏时初、洛逸飞和老马三人互看一眼,在对方眼里读到了相同的含义。

    数据新规张口就来,盛总这哪里是不懂国情?

    至于朱波,作为资深的投行人,又怎么会判断不出监管动向呢?不过是前期投入太多,抱有一丝侥幸心理,舍不得对已承接的项目撒手而已。但他们都很清楚,再这样下去,等市场真的不好做时,想再调头转型也就来不及了。

    盛怀扬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朱波:“朱总,我懂不懂没关系,但你必须得懂。有句话说得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点到即止,他不再废话,视线投向了夏时初,“夏总的报告写得不错。”

    第8章 对赌(乌龙更新)

    听他一针见血地连批了两个,夏时初预测自己也不会轻易过关。

    她抿了下唇,挺直脊背,做好心理准备等下文。

    “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分析问题和解决措施也很到位……”

    等等,怎么一水儿的夸奖?

    不过,自己那份报告的确花了心思和功夫,四部的工作也没啥好被他指摘的,而且他多少会给她留点面子吧?

    她刚暗自松口气,就听到盛怀扬语气一顿,话锋陡然直转,“当然,以四部这点业务量,想不清晰也难。”

    上一刻还在云霄的夏时初被一脚踹了下来,摔得稀巴烂。

    她咬咬牙,忍不住辩解,“四部才成立一年零3个月。”

    “所以呢?”他反问。

    所以?所以业务量少很正常呀!

    从承做到承揽,拼的就是资源,四个部门里,不说她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单是人手就吃大亏。

    一部有近百号人,就连三部,人家也有30多人,自己的四部,加上两个实习生才9人,能做出现有业绩已经非常不易,连总裁都说她出色,他凭什么看不起她?

    她很想吼回去,你来试试一没资源二没人手能做成什么样?

    可是,触到他冷峻的目光,怨怼的话咽了回去。

    他一定会比她做得更好!

    这几年,在暗暗排外的华尔街,他能在铭基这样的国际大投行升任执行董事,做出过全球瞩目的并购案,已经证明其实力。

    她深吸口气,“我会努力的。”

    “怎么努力法?”他挑眉问。

    这一反问,夏时初顿时也来了脾气,“盛总想我怎么努力?”

    “5000万。”他缓声道,“今年收入达不到五千万,四部自动解散。”

    此话一出,不止夏时初,其余三人也面露惊色。

    年收入五千万?

    去年一部业绩也才1.7亿,那是洛逸飞这个在业界响当当的王牌,带着9个保代、近百号人打拼出来的战果。

    四部9个人里,除了夏时初和一个新vp是保代,其余人全是初阶的经理和分析师,还有俩不到一年的实习生,要完成五千万的年度指标,不是强人所难是什么?

    朱波和老马顿时觉得刚才盛怀扬对自己的敲打着实仁慈,至少没压下来这么离谱的任务。

    夏时初瞪着盛怀扬,从齿缝里挤出三个字,“凭什么?”

    “凭公司不养闲人、凭四部不是自负盈亏!”

    听见前一句刚想怼回去的夏时初在下一句后气势软下来。

    没错,四部和公司其他团队最大的不同就在不用自负盈亏。

    在GC,除了中后台,其余业务团队全实行包干制,简单说就是营销费用、人员成本皆由团队自行支付,一部人多,可是那近百人全靠洛逸飞赚来的钱养着。

    尽管如此,夏时初还是不服气,“当初成立四部就是想打破包干模式,做一个试点。”

    “夏总认为试点成功了吗?”盛怀扬反问。

    “那得看衡量标准是什么?”夏时初寸步不让。

    “哦?”盛怀扬轻挑嘴角,饶有兴致地看向她,“那你说,公司应该用什么标准?”

    “我们四部人少,考核总量肯定不行。”

    盛怀扬靠向椅背,示意她继续。

    “IPO项目周期长,业务收入大头都得等到项目做成后,四部刚成立1年多,新承揽的业务全部处在项目前期,考核单年收入,自然不合理。”

    看他点头,夏时初接着说,“既然没有收入,考核利润就更不合理了,另外……”

    她一条条列出来,据理力争。

    最后,得出结论,“如果非要考核,我认为应该考核人均模拟利润,也就是现有项目人均预期创收水平。”

    盛怀扬:“还有吗?”

    “暂时就这些。”夏时初较劲一般盯着他。

    盛怀扬弯了弯唇,“夏总口才很好,逻辑却不行。”

    夏时初一愣,脑海里猛地闪出零碎的画面——

    “夏时初,打辩论是嘴皮子利索就行吗?要讲逻辑。”

    “夏时初,自相矛盾说的就是你这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