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7(1/2)

    高远对邹涵知根知底,对贺宇晟的脾气了如指掌,对沈白的能力和家底毫不怀疑。

    至于他最喜欢的学生贺晓晓,想来前面两个会把她保护得很好。

    所以,他把话语权完全交托出去,只说了几句话:“情况你们应该大致了解了吧,委员会的家长代表们都在这里,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想说的可太多了,表达欲从来没这么旺盛过!

    贺宇晟道:“情况我们确实了解了,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非要我说的话,我认为委员会的家长们弄错了方向,把‘针对’当‘关爱’,这不对。”

    沈白只代表自己:“全校几千人,有没有影响别人我不知道,但今天发生这件事,我站在这里,已经受到影响。”

    贺宇晟继续:“对于去年降旗仪式的发言,我没有鼓励大家早恋,之所以公开我有女朋友的事实,因为我们感情稳定、目标一致,全家支持,还能有效劝退那些打算给我送情书的同学,避免不必要的感情纠纷,让大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错。”

    他甚至劝同学们理解家长,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怨言。

    结果呢?

    家长们理解他了吗?

    沈白补充:“坦诚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如果坦诚只能换来一味的打/压,那么在未来某一天,你们得到的将是一个满口谎言的孩子。”

    贺宇晟还说:“希望你们在育人之前,先清楚教育对象拥有独立的人格这件事,学会尊重。”

    绝大多数家长总是喜欢摆出大人的权威,习惯性忽略孩子的想法。

    这一点真的让人非常、非常、非常反感!

    有家长想反驳,沈白不给他机会,直视对方的眼睛,问:“不肯接受‘我家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不愿相信‘十几岁的青期感情就是萌动’,你们到底想自欺欺人到什么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抹杀?就是告诉你的孩子这件事是错的,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你们忘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贺宇晟就想和家长们探讨一下:“有一点我始终弄不明白,在你们眼里,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是不是只有学习成绩?难道你们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其他的优点,还是说你们认为那些优点无足轻重?你们真的不懂吗?这个世界只有黑和白?好和坏?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

    沈白不加掩饰地嘲讽笑:“如果学习成绩是判断一个学生优异与否的唯一标准,我承认,干不过年级第一我很遗憾,排在我后面的是不是都是差生?你们打算怎么办?问责学校?”

    贺宇晟摇着头遗憾:“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上北大清华,他们也想去复旦厦大去西南政法,去北影上戏,去国美广美,甚至去新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奔着你们曾经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盲目追逐,迷失在你们自以为是的人生规划里。”

    沈白良心建议:“和你们的孩子谈谈,别跟我们谈,我不是你孩子的人生模板,他们活不成我的样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贺宇晟拿出手机,打开校园APP:“大约五分钟前,我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现在留言已经有三百多条,在座各位可以去看看,我只能帮到这里了。”

    会议桌前,家长们大半被镇住,小部分开始反思,拿出手机看论坛。

    邹涵觉得自己不用出场了,牛逼的身份留在下次公开罢……

    这届家长委员会还是有点儿悟性的。

    正想做个总结性发言,一名男家长蓦地拍响桌子,怒气冲冲的指着贺宇晟沈白:“太放肆了,你们是要造/反吗?”

    哎,还是有想不通的……

    觉得自己身为‘成年人’的权威受到威胁,发怒有用?

    邹涵心底那丝刚安抚下去的烦躁感重新涌了上来,皱起眉头:“他们刚才的话,您是没听懂,还是没听进去?”

    男家长激动道:“我来这里,不是想看他们在这里跟我宣扬个性,我是要学校给我一个交代!”

    高远劝他:“张爸爸,你先别激动,适当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其他家长意见难以统一。

    “贺同学和沈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可我还是不支持这种公开的早恋行为,而你们又是优等生,要在学校里起表率作用。”

    “刘妈妈说得没错,我家孩子成绩一般,还喜欢盲目跟风,不是所有孩子都像贺同学沈同学这么懂事。”

    “活动周的事还没讨论出结果吧,我自己是觉得没必要做一个星期那么长,或者把活动周放到暑假,效果更好?”

    “成绩好不是学生早恋的借口。”

    “还有刚才说到校园APP,我家孩子成天抱着玩,个人空间里养花养猫猫狗狗的功能是不是能考虑取消呢?”

    “我也愿意和我孩子聊天,可他不愿跟我聊,我有什么办法?”

    “我们平时赚钱养家够辛苦了,对孩子就好好学习这一个要求,清北那是奢想,考个差不多的大学,将来在社会上自食其力,这过分吗?”

    “你们没做过家长,不知道我们的苦。”

    张爸爸站了起来,坚决态度:“我看这些小孩就是被惯坏了!成绩好也不能说明多大的问题,有错误就得纠正!学校得把这个标准拿出来,起示范作用!”

    这话邹涵不乐意听:“同样的学习环境,我们班有年级第一和第二,去年吊车尾的也在努力学习,孩子们优秀还成原罪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