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听瓮(1/2)

    二十一 听瓮

    伴着风声鹤唳,门户紧闭,青县这场雨下了足有两天,还未见停势。

    夜间都不能听到街上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偶尔会有打斗追捕之声,在家的大人们都紧醒了万分精神听着动静不敢发出半点动静。

    只有孩子天真不知世事,被拘于室内愤愤不平,能出去玩的开始怀念在外头疯的日子,去书院上学的学生也不嫌礼课痛苦,期望能早日抓到贼人救出叶家公子重回书院。

    姬苏也万分怀念书院上学的日子,又是下雨又是戒严,他都快给闷在这四方小院里闷坏了。倒也不是说无聊,在家也是有上课,只是从开始习武,每天早上都得挨上那么一顿笋片炒肉,他痛啊。

    更痛苦的是,因为有伤,郭义简直把他当成个玻璃娃娃,生怕磕坏碰坏了,恨不得连地都不让他下。

    好在姬苏想挠墙的时候唐山送信回来了,带来了武帝的口谕密诏并赏赐。

    口谕并不长,武帝云,这新简牍既然还是用竹子做出来的,但比简牍轻、薄,又非丝布帛,便起名叫竹纸。

    随后又道姬苏太小,如此亲发明会引来世间猜疑与众议,为姬苏安心健康成长,他一个作爹的就勉为其难发这项发明揽到自己身上了。

    听完了,姬苏心里脑子里呵呵已经刷屏了一满满一个屏幕,这渣爹能不能要点儿脸?

    疯狂的在心里向蔡伦及各位华夏祖先前人们道歉的同时,姬苏又有种警惕感:一个造纸业现世,就算这一生只有这一个发明,也足够流芳千古,名垂千秋。

    武帝这是有意呢?还是无意呢?

    也许是后者,政治家们的嗅觉就像鲨鱼,总会从一滴血腥远远闻到猎物并判断出方向。没有哪个政治家没有野心,当发现一个小事物会给自己带来光芒加成,夺取并戴于自身也就是必然的发生。

    更何况凡人,谁不为名来为利往?

    面对武帝赏赐的三千金与百亩良田一座山,姬苏的苦涩还是咽了下去:再怎么说,弄出这个来,也归于自己想要摆脱蒙昧古代生活质量低下的心。叹息是没有用的,只要自己想活得舒服,就会停不下脚步,阻止不了脑袋去继续搬运其他的创造来到这个世界。

    也许,从好的一方面想,虽然自己是个窃贼,但至少,名叫姬苏的贼人把偷来的东西利国利民,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吧。

    这些想法只是一瞬间的事,表面上姬苏乖巧的接过唐山奉上的金叶子与两张竹纸。

    姬苏摸着竹纸,武帝叫工匠制出来的高档许多,光滑、细腻,并且真正达到了后世地球的教科书纸张的厚度。自己弄的粗糙毛坯,完全不能相比。

    “殿下,陛下下令建了造纸局,不久的将来,各地建立书局书社,以低价推广此纸。”温润俊美的唐山笑着对姬苏道。“竹纸轻便,利于学、用,殿下可是为我大胤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呢。”

    “没有呀,我只是好顽……”姬苏非常不好意思,在心里再次鄙视批骂自己,耳朵尖腾腾的冒出热气。

    唐山不知,反而轻柔的拉起姬苏的手,卷着袖子:“殿下灵毓聪慧,只是顽便能顽出如此好物,在下倒是希望殿下多顽,说不定能制出更多好东西。”

    姬苏:……

    怎么办,心里有些慌。

    这几个侍卫都是人精,不会发现什么了吧。

    想着姬苏眼角不露痕迹的瞟了床头倒着的笔筒一眼。

    这东西这么普通,如果按华夏的发明时间与大胤的对比,应该也出现了吧?不算大惊小怪的新发明吧?

    给姬苏上了药,重新做过按摩缓角了肌肉酸痛,唐山方抱着姬苏走到外间,对其他几人道:“殿下身体还好,陛下也说了,不用太过拘着殿下,只要没有危险,便让殿下顽会。”

    这话说得难得姬苏想对渣爹说声谢。

    不过传话的唐山让姬苏更喜欢些,于是姬苏抱着唐山的脖子,嘴凑到唐山耳朵边轻声道:“谢谢唐侍卫,我最喜欢你了。”

    唐山把姬苏放于地台上,看了看外边,对姬苏见礼,又与其他人道别:“时辰不早,在下先回伪皇子处。”

    “殿下,在下改日来看您。”

    目送唐山离开,姬苏喜笑颜开打开装金叶子的匣子,拿起一片翻来翻去的看:“我发财啦。”

    说着抓起一片就递到郭义面前:“郭义,郭义,给你。”反正有三千金,郭义那么伺候自己,是应该发点工资的。

    郭义吃了一惊,伸出手来推拒:“殿下,奴才伺候您是本分,不值当如此重赏。”

    “我不管,就给你。你不要我就丢了它。”

    姬苏直接放赖,看了看地头,打滚什么的有心理障碍,做不出来,于是一扁嘴,就准备拿着金叶子出去丢。

    郭义急忙拦住,嘴里哄姬苏:“殿下不生气,奴才谢殿下赏赐。”

    “那你快收着。”

    把金叶子塞进郭义手里,姬苏又去抓了一片,递到一侧看戏的常孟人面前。

    “这是常侍卫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