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1/1)

    盛云岛

    自打那场世称“诛邪之战”的大战过去已然一年有余。盛云岛上,盛云城外的郊野,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划着十三个人像,名姓注在一旁。

    石碑前,烟气袅袅,以为发丝斑白的老叟持香稽首而拜,没有任何言语,肃穆而恭敬。

    那老叟站起身来,将手中的香插在一尺见方儿的矮炉内,整了整衣袍,又长揖再拜。有些沧桑的面庞和微微垂下的眼眸中,伤感不经意的流露。

    这边三位僧道,静默的站在一旁,没有去打扰,也随着默默的站着。

    “三位前辈来此,可是有何要事?”那老叟站直了身子,缓缓的转过身来,想来是修行晚,后背还有些佝偻着,“老朽屋陋室偏,着实没有什么可以使三位前辈来此特寻的缘由。”

    三位僧道正是释天、释众、释修三人,三人听了老叟的话,依旧没有言语,倒是望向了一旁的石碑。

    方才老叟在石碑前站立,三人未能观其全貌,如今却是看了个真切。

    老叟见三人没有答复,顺着三人视线,侧头看到了石碑,不由得心生疑惑,“敢问三位前辈……”

    “正是,老衲三人来此便是要救那十三少年归来。”释天语调平淡,但不成想语出惊人。

    “这……这怎么,怎么可能!”老叟的话根本就不是疑问,人死不能复生,无论何处皆是这般道理,若是感念故人还则罢了……

    至于救会十三人,这话在老叟听来绝绝对对就是谬误,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不可理喻!

    这并不是老叟承受差的问题,实在是这话无论说给谁听,也都是天方夜谭,要让人叹句“此人痴傻!”

    “施主当真不愿救回恩人?难不成此碑不过是给外人所看?”释修开了口,可能是因着修“阿修罗道”的缘故,比释天说话,终究是冲上了几分。

    那老叟见状连忙罢手,“老朽并非此意,实在是……”

    “实在是老朽人老力衰,连十三位恩人自身都无法解决之事……想来以老朽残躯,微弱的道行修为,当真是无能为力……”说着那老叟泣涕涟涟,泪水打湿了粗布衣衫,语气中透露着辛酸无奈。

    “不知施主可曾听说过三道合一?”释天见释修说话过于莽撞,还是选择自己开口。

    “三道合一?那可不是上古时期的有儒道之人所倡导的“三教合一”?”老叟年高,以儒道入道。

    “不错,正是如此,但其根本乃是上古阵法“三道合一”,传言,三道合一可通异域。”释天解释道,说出了这所谓“三道合一”不为人知的一面。

    “那若是如此……”老叟眼光一亮,随后仍旧是黯淡了下去,“可人死不能复生……恩人已故,通异域又有何用途?”

    “若老衲说,施主的恩人尚存世间,不知……施主可否相信老衲之言?”释天循循善诱道,眼神中的笃定,让老叟的怀疑不禁产生了一丝动摇。

    “老朽听闻,“出家人不打妄语”,前辈是佛家之人,想必所言不虚,但……”

    第113章 觅觅寻寻前因缘 茶缘陌路不可拦(二)

    “既然施主知道佛家之人不打妄语,也有感念恩人之心,倒不如跟随老衲三人一道。”释天看出了老叟的犹豫,便出言肯定到。

    老叟听此,心里思量了一番,若是没有恩人,恐怕早已死在路旁,连尸首都无人敛。如今有机会可以就会一众恩人……

    “施主,老衲有一事告知,施主可以听后再做决断。”释天打断了老叟的思考,继续说道,“若是施主与老衲一众以三家合一之阵救施主之恩人,可能修为尽散,再度归于凡人。”

    “更甚者,可能……”

    老叟罢了罢手,微微有些浑浊的眼眸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老朽之命得于恩人所救,便是还回去,也苟活了这些许年。”

    “老朽无儿无女,无牵无挂,孑然一身。无论后果如何,老朽甘愿承担。”正视着释天的目光,老叟的话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眼神也未曾游离。

    看到老叟真诚的目光,释天放下了心,有因必有果,当年十三少年在茶缘路,陌路茶缘茶馆门口结下的善缘,如今便是得了善果。

    “好,便既如此。”释天颔首。

    那老叟对着释天三人恭恭敬敬揖了一礼,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躬身平行于地面。

    继而老叟起身站直,“还望前辈能够言出必行,使十三位恩人得以再回人世!”

    “施主放心,自然言出必行。”释天的话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其中的承诺却是深刻。

    一行四人回到了六道寺,那老叟就住在了十三少年曾经所在的客舍。

    六道僧没有动过客舍,三两卷郭瑾寒、吕铭曾作书画,十来册十三人曾阅书卷还在其中,老叟摩挲着,不由得感叹,老泪纵横。

    泪水滚落,还不及落上书卷,老叟连忙以衣袖拭去,生怕污了这些个书卷。

    当真是任谁都要论一句,英雄少年,英才天妒。天妒?明明是人妒!

    “施主……”一阵叩门声,是释众在门口轻声唤老叟,向来是有事相商。

    老叟连忙收好书卷,动作虽快,但却如同呵护至宝一般。到了门口,拉开房门,见是释众,连忙微微作揖,“前辈可是有何事相告?”

    “无甚要事,到只是劳烦施主在此住上一载的时日。”

    “这……”老叟显然是有些焦急,“难道不应该趁早才好?”

    “趁早无益,凡事要到恰如的时日才能有它最好的结果。”释众叹了句,以儒入道的老叟自然是不甚明了。

    轻叹一口气,释众开口问道,“不知施主与那日施主恩人所助他人,可还有些联系?”

    一语毕,显然是已然探过此事的因因果果,不过是确认一番,释众的话里显然是未报太大的希望。

    “并无联系。”老叟摊了摊手,眼光暗淡,轻轻摇头,显然很是无奈,还带有一丝丝愧疚,“实在是自打那日不就便各自分道扬镳,再无联系。”

    “不知如今各自身在何处,甚至连生死亦是,丝毫不知……”

    释众道了句,“无妨。”显然是早已预料。

    自此,六道寺中游多了一位以儒入道的老叟,等待缘起之果。

    第114章 觅觅寻寻前因缘 茶缘陌路不可拦(三)

    半年后

    岁月荏苒,不知何时,经年……飞逝的日月,纵然万千感慨惦念,终究是不能再归。

    北极星出现在正北的天空,渐渐,天色从湛蓝到披上红纱,最后归于深黑的寂静。

    满天星河,升上了天空,不知不觉间,月影绰绰约约,染上了些许桂树的斑驳之影。

    夜观星象,一直以来不喜形于色的释天面庞上竟是带上了些许欣慰的笑意。细细看来,竟是比近两年前苍老了些许,墨发之间,微微隐现了几根白丝,在月光下,甚是明显。

    “这是?”释生难得的开了口。

    释天没有开口,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变动。

    释生知是释天又在勘天象,破天机,便看向那漫天星辰。

    “原来如此……”

    次日

    “施主,老衲有事相告。”释众再次来到了老叟所在的客舍,“多有叨扰,还望施主见谅。”

    老叟已然出了客舍,释众一边说着,一边向老叟深施一礼。

    老叟见此,一阵匆忙,欠了欠手,儒雅之风尽显,“无妨无妨,前辈快请起,老朽经受不起啊!”

    “有何事,不如前辈进屋来说。”

    “不必了,”释众罢了罢手,眼中神色稍带询问,非常巧妙的避开了老叟曾经乞丐的身份,“不知当时施主在盛云城茶缘路时,可曾识的一元姓施主?”

    “元姓?”那老叟一愣,稍加回忆,“元姓……”

    老叟忽然忆起了什么,“元姓倒是没有,倒是有位方姓。”

    “据说是早年间修为有成,谁料想家族有变,被人害得废去了修为,本身是以剑入道,从此便是再不能修炼。”

    “正是此人!”释众点了点头,“不知施主可愿随老衲一众人等前去寻找此人。”

    “或是……”

    “老朽一人留在此处,空来睹物思人,倒不如随前辈一众人前去寻来那位方前辈,如此……老朽也算是可以尽上一份力。”

    见老叟回的诚恳,释众人等便带着老叟去寻。

    “前辈……老朽有疑惑,还望前辈可以解答一番,以为老朽解惑。”就要离了六道寺所在,老叟突然开了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