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0(1/1)

    “对,但观众想看的是瑞亚和‘美国队长’——否则我们为什么要在选角上浪费那么久的时间?

    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那么像的!”

    “结果‘美国队长’根本没有那么多戏份,感情戏也是戛然而止。”有高管摊开手,“就算我们打着首部女主动作谍战片的旗号,也不能扔掉所有吸引人的噱头吧。”

    “这会得罪观众的。我们还需要那些基础套路的受众。”

    作为会议室里为数不多的女性高层,还是凌驾于这些高管之上的副总裁,朱莉·安查尔现在终于明白他们的忧虑。

    女总裁用一种惊奇的语气感慨:“所以你们觉得,瑞亚的吸引力没有一个历史英雄重要。”

    “当然不是!观众有多喜欢瑞亚,看电影票房排行就知道。

    可是我们得面对市场需求,而且你知道的,朱莉,这部电影的盈利价值对瑞亚来说反而是次要的——”

    很快有人解释:“瑞亚想要用这部作品来赢回艺术家的心,她厌倦那些商业价值的吹捧了,她渴望重新证明自己。再说,瑞亚根本不在意这多十亿还是少十亿的票房,但我们必须在意!”

    到了今天,好莱坞绝对不可能会有人质疑瑞亚·诺伦的票房号召力。

    福克斯的犹疑不是出于不满意,而是出于贪婪。

    他们想要在这部电影里获得像《指环王》、《哈利波特》那样的收益,连《天才雷普利》都已经满足不了胃口。

    这是瑞亚·诺伦亲自喂养出来的资本野心。她捞金的手段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瑞亚第一次亮相银幕,就用天才得新人演技让好莱坞眼前一亮,如今她还是能让好莱坞大开眼界,他们是因为瑞亚才知道,原来电影竟然能这么赚钱!

    连续两部IP的疯狂票房把他们砸晕了。

    这让他们对《佩吉·卡特》怀抱极高的期待。但这部电影确实有别于那两个大制作。

    现在福克斯想到的办法就是,在维持瑞亚女主演的基础上,好好利用“美国队长”这块招牌。

    会议室里响起一声咳嗽,有人清了清嗓子:“现在修改剪辑还来得及。”

    “你试试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么说。”朱莉·安查尔微微冷笑。

    那个强迫症导演是反复打磨后才确认了这一版本,他是对新技术爱不释手,也对出片效率惊叹不已。

    但要是再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重新改一次,他也会翻脸。或者说,他根本不会同意。

    他在意的是作品的质量,而不是福克斯的看法。如果一定要寻求谁的意见,斯皮尔伯格也只会听瑞亚的。

    这本来也是真我制片公司主导的。

    “朱莉,你和瑞亚的关系……或许你可以向瑞亚提一些建议——”

    “我觉得瑞亚不需要建议。”朱莉·安查尔这次直接打断,她坦然接受自己和瑞亚·诺伦亲近的说法,这确实事实。

    然后她转变成强硬的姿态,说出从瑞亚那里学到的话:“需要建议的是你们。听着,詹姆斯·邦德也没有每一次都爱上007女郎,那只是刺激剧情里的调剂。‘美国队长’也没有因为爱情就忘记拯救世界——”

    “‘佩吉’也不会。”

    “如果男人的电影可以压低感情戏的分量,那么女人的电影也可以。”朱莉·安查尔反驳:“爱情、婚姻、家庭不是女性电影唯一值得讨论的东西。”

    她似乎受到一些感触,干脆地评价道:“这就是一部他妈的好电影!瑞亚酷毙了,‘佩吉’在里面秒杀!”

    “别被那些因素影响了判断力,如果你们那么在意电影票房,就牢牢记住一件事,我们有瑞亚·诺伦!这就够了!”

    换作一年以前,这句话还没有那么说服力。好莱坞的厂商和院线仅仅是认同瑞亚的票房价值。

    但是进入2000年后,他们都要开始崇拜那个掌控娱乐业的女明星。

    她完全足以抵抗那些电影制作中长盛不衰的套路定理。

    所以今天,朱莉·安查尔的话能够镇住人,一个“瑞亚·诺伦”的名字就代表了莫大的威慑力。

    只是瑞亚在其他领域事业上的侧重让人隐隐不安,那些跟着瑞亚·诺伦上船的好莱坞人不由得担心自己会被忽略、轻视。

    也不是没有媒体在电影预测中隐晦地指出瑞亚的“走偏”。当初的好莱坞女孩确实走向了世界,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争中都不忘给她的电影做宣传。

    只是他们无法确定,这对她的作品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这里面的怀疑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对这种超乎想象优秀的惊叹和不理解。

    她为什么能实现这么多的成功?

    她真的还能继续保持这种不可思议的赢面吗?

    人们不断拔高的期待里,既有对奇迹式胜利的仰慕,也不乏对瑞亚·诺伦落败的微妙渴望。

    阻止媒体唱衰的,就是瑞亚无数次的电影票房丰碑和各大电影奖项。她都不需要用权势压人,也能堵住很多质疑。

    这种压倒性的夸赞和称颂已经持续很久了。

    但是完美女王只要有一丝败落的迹象,那些揣测、指责、谩骂就会蜂拥而至。

    毕竟这个乱七八糟、什么事都会发生的时代让所有人都变得焦虑。人类本身的竞争压力已经够大了,现在还要再冒出来“新人类”——

    大众其实就在等待一个宣泄口。

    《佩吉·卡特》的电影是其中最受瞩目的视野焦点之一。

    这让包括福克斯公司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焦虑。

    而且,回到争议的原点。

    这到底还是好莱坞第一部 以女性为主的动作电影,加上历史的背景,这也还是女主电影。

    瑞亚甚至在电影里明目张胆地盖过了“美国队长”的风头——

    前段时间好莱坞的反性骚扰女权运动闹得沸沸扬扬,但观众真的做好接受一个“女英雄”的准备了吗?

    在那些没有发声的、沉默的螺旋里,他们又会怎么看待瑞亚带来的“出格”?

    第276章

    也就因为是瑞亚·诺伦, 那些猜忌、质疑才会潜伏在暗流之中,变得隐晦而小心翼翼,生怕触怒到瑞亚引起她的不满。

    福克斯电影公司甚至需要连开六次会议,只为了征求能不能向瑞亚·诺伦提交他们审片后的建议。

    但凡换一个女主演, 换一个制片人, 情况都会变得不一样。他们会直接插手,或者从一开始就按照符合大众预期的来拍摄。

    从一位女性视角, 讲述旁观者眼中的那段悲壮历史, 那个伟大英雄——“美国队长”, 而不是佩吉·卡特。

    当人们不得不谨慎地提出诸如“男主角的戏份过少了”、“是不是应该给男主角加些卖肉镜头?”、“这里能不能有吻戏?”、“男主角的形象会不会过于单薄了?”等等啼笑皆非的问题, 就会突然意识到过去几十年中动作片里的女性角色地位。

    在瑞亚的电影里, 一切都反转了。

    微妙的矛盾在角色对调中变得更加鲜明和露骨。

    从这部改编电影更名为《佩吉·卡特》时,所有人都已经知道这是要讲“佩吉”的故事。但福克斯不敢置信的是, 瑞亚·诺伦竟然真的敢让“美国队长”当她的配角, 她的陪衬,她的催化剂。

    她让一个女性角色成为拯救世界的核心,也没有给男主角留出太多发挥帮助作用的空间——但是人们熟知的那一段历史是属于“美国队长”的英雄故事,显然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这里。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觉得这样的表达很新奇,制片厂商则觉得吓人。

    不过瑞亚自己就是最大的投资商, 她掌握了大部分的话语权,真我制片公司决定了12月的发行日期, 那么电影就会如期上映。

    只是当她达到今天这个地位, 还是会得到这些受限于电影常规模式的评判。虽然反对、怀疑的声音算得上微乎及微,但也能反应一点迹象。

    这些褒贬不一的信号被不断地收集、整合, 最终变成一份详细系统的报告发送到瑞亚的邮箱,再通过她的助理筛选出重要的部分,传达给瑞亚。

    “情况似乎没有我们预期地好。”她并不会因为被奉为“瑞亚·诺伦女士”就不会感到担忧。

    助理霍姆在电话里劝解:“这没什么瑞亚, 每一部电影上映前都会遭遇这些,你得体谅那些顶着压力工作的人们,所有人都会害怕搞砸。

    华纳从《哈利波特》分到的钱太让福克斯嫉妒了。”

    虽然瑞亚的真我制片公司赚走了大头,但华纳能分到那一杯羹,也足够让其他几大制片公司眼红不已。

    “相信我,期待电影的人更多!接下来我们就要造势宣传……”霍姆说出接下来的安排,瑞亚相信她们能完成得很好。

    现在霍姆也有自己的助理帮手了。

    如今瑞亚的团队扩充替换,成为了更加完善、专业的队伍。

    其实她不需要那么在意内部的意见,因为现在她拥有最发达、最先进的舆情监测模式,线上有RN网这样的网络社交平台巨无霸,线下又有从电视台到报刊杂志的时事新闻系统。

    对应到具体的公关宣传,瑞亚的执行团队的幕后公司能从源头掐断□□。

    夸张的说,瑞亚可以决定一段时间内的社会舆论,她可以控制人们看到什么样的消息、回馈什么样的表达。只要她打开“后台”,屏蔽那些不满意的——

    如果她想要插手一部电影的评价,那么这再简单不过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