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2)

    “将军,看!大雁!”

    又往前走了一小段路,赵景看看四下无人,便停下脚步,从随身背包里撕了一小块草纸,掏出一小截炭条,在手指宽的小纸条上寥寥写了几个字,细细的卷了,又把手伸进自己袖子,摸出一条小指粗的小蛇来。

    那小蛇通体翠绿,两眼金黄,在赵景手里摇头摆尾地吐着金色的信子。

    赵景假装一脸沮丧:“我说呢!这地方荒无人烟,好不容易看见两位兄台也在赶路,还以为前面就是官道,结果……唉!还是走错了!往北的官道该怎么走还求先生指点。”

    鸿雁飞过颍州城上,执守的军士们也不约而同地仰望天幕上那些灰色的精灵,年纪尚幼的一个小勤务兵兴奋地扯了扯左琅的袖子。

    是啊!又是一年了!

    雁归……你身在何处?可还安好?

    此时,一声清唳倏然划破天际,高亢而悠远。

    方才还气得头顶冒烟的十五道长一见徒弟,两眼直放光:“嗨哟乖徒弟!你总算回来了!快快快帮为师把这个老东西赶出去!”

    “阿弥陀佛,贫僧……”初一大师双掌合十,霸占着椅子,不动如山。

    ……

    眼前的皓白雪峰直插云霄,仿佛已与天幕相融;万里冰川一望无际,璀璨的湛蓝共长天一色,满目皆是令人无法言说的浩瀚壮美。

    楚岚没出声,望着飞掠而过的雁影,心底蓦地浮现出一个已经渐渐模糊了的孩子的身影。

    “那边。”第二个回答赵景的苗疆人,抬手指了一个方向。

    这两位,一僧一道,一位自称初一大师,另一位则是十五道长。

    “是啊,归雁来了。”左琅仰头望着,轻声感叹,然后转头去看站在身后不远处的楚岚,“将军,又是一年了。”

    方才还冲着别人直跳脚的老牛鼻子嘠的一下没了声音,正被别人指着鼻子骂骂咧咧还闭目修禅的老和尚也立即睁开了眼,两人一齐扭头朝赵景看过来。

    这两位,是见面就吵得不可开交,却偏偏孟不离焦的很不高人的隐世高人。

    赵景抬起头,一行归雁,自高天上振翅而过,留下远去的残影……

    赵景在镇上的药铺寄养了自己的马,又买了些器物吃喝,镇上的人和他颇为熟悉,他人走到哪里都少不了热络的招呼,待辞别镇民,赵景独自一人沿着冰川谷道一直抵达雪峰脚下。

    另一个打量了眼前这个汉人几眼,见他一身白袍已经旧到发灰,袖口襟角也都磨出了飞丝,的确像是个久行苦旅的旅人,于是稍微放下了戒备回答道:“梧州在北,你走错了。”

    当赵景穿过龙门大漠,回到永乐镇时,已是过了一个多月的光景。

    “不知道!”两人其中的一个,生硬地回答。

    而赵景其名,则是由景昭二字颠倒顺序而来,为的就是在江湖行走时能够避人耳目,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赵景,以腾龙之姿飘然落地之时,那熟悉的、不绝于耳的吵骂声疾袭而至,立刻把他烦成了一只秃毛鹌鹑,他定了定神,波澜不惊地走上前,躬身下拜:“师父,徒儿回来了。”

    雁归,就是赵景。

    赵景凝望着万里冰川,此时绝壁之上有一只雄鹰逆风而过,披着细碎霞光,无比的璀璨瑰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永乐镇再往前,就是与天地浑然一色的昆仑冰原。

    “去找阿洛。”赵景对着小蛇轻轻说了句话,弯下腰,把小蛇放在草丛中,小蛇吐了吐信子便游进草丛中不见了踪影。

    面对着竖直陡峭的万仞雪峰,赵景只微微地吐纳片刻,然后就在刹那间踏风而起,沿着孤直的绝壁飞掠向上,疾风猎猎,撕扯着他的袍袖滚滚翻腾,衣袂舒卷飘展,犹似腾天而起的九霄苍龙。

    龙之属,或行于天,或隐于海;或万千变化,或腾云覆雨。

    赵景微微地笑了,用拇指在小蛇左眼后面轻轻蹭了两下,然后把方才那个写了字的细纸卷捏扁,用一条极细的丝线缠在了小蛇尾巴上,那丝线也不知是什么做的,又细又软,筋性十足,缠在小青蛇滑溜溜的身体上竟然还十分牢固。

    然而,美景虽美矣,前路却委实令人望而却步,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也鲜少有闲着没事往冰川里面跑的,对普通人而言,那地方实在太凶险了。

    “多谢!多谢!”赵景连声道谢,然后牵着马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地从袖口暗袋里摸出一个小纸包,把那里面白色的粉末悄悄洒在了脚下的路上。

    “雁归?!”

    六载岁月,让雁归脱胎换骨长成了出挑的青年人;六载岁月,雁归跟着两位不太高人的高人师父学到了不少本事;也是在这六载岁月中,在日复一日的耳边难得清静的煎熬中,雁归学会了纵使天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处世之道。

    六年前,十三岁的雁归离开颍州,孤苦无依,然而这个孩子却命相不凡,颇有一番奇遇,不但医好了他的不语之症,还因缘际会拜了这两位高人为师。

    “雁归!!”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