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3)
“她老人家以前在外交部工作,道行浅的只能跟着她的节奏走。”
道行浅的巫雨清,在宗政航的爷爷奶奶家住的蛮开心。
爷爷觉少,起得比上班的人还早,醒来后先泡壶红茶,然后开始约人下棋或者钓鱼。
约不到人就去写书法,能一口气写到中午。
午睡后,读书或者看新闻,能无障碍观看国际频道的全英文播报。
吃完晚餐歇一会儿,和奶奶出门遛弯。
奶奶的一天则要随意得多,她起床时宗政航已经出门了。吃完早餐后找孙媳妇玩,说家里的钢琴好久没人弹,有些走音,下午找调音师来修。
不过霏霏(宗政航的堂妹)的尤克里里放在这里好几年了。尤克里里比吉他简单,清清一定会弹,先用尤克里里写歌吧。
巫雨清盛情难却,不好说现在作曲编曲高度工业化,有电脑就行。拿着从柜子里翻出来的尤克里里谢谢奶奶的帮助。
奶奶没有午睡的习惯,吃完午饭就戴着老花镜看契诃夫,注意到巫雨清的眼神,便问她最近在看什么书。
像是在课堂上被老师点起来,巫雨清下意识挺直背,“《少数派报告》。”
“科幻小说,阿航也爱看这类的书。”奶奶笑了,“看过契诃夫吗?”
“看过。”
“喜欢哪篇?”
“《牵小狗的女人》。”
“啊。”奶奶的语气里有种狡黠,像是捕捉到了巫雨清的一个小秘密。
这俏皮的轻快感叹让巫雨清也忍不住笑起来。
“我们当年学的是俄语,”奶奶说,“所以我对俄罗斯文学情有独钟。”
“调音师来之前,唱首歌吧,清清。我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你。”奶奶把书签夹好。“会不会《南屏晚钟》?”
她顿了顿,哈哈大笑,“你的表情太好读懂了,是不是以为我想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原生家庭影响择偶观,宗政航的成长环境里,体验到的家庭氛围可以想象:和谐,充满爱与温暖。
他的偏执与疯狂究竟从何而来?
巫雨清的疑惑一闪而过,然后把他逐出脑海,调整呼吸和状态。
没有打开手机里的伴奏,她清唱。
宗政航下班,进院子就看到在门廊的长椅上玩尤克里里的巫雨清。
距离合同规定的完成时间只剩3周,她的糖果推广曲怎么写都不满意,可她今晚竟然没有一脸凝重地坐在电脑前编曲,而是悠哉弹琴。
宗政航回家晚,老人们没有等他回来吃饭,巫雨清也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用餐。
他吃完饭,天已经黑了,巫雨清还在外面没有回来。
月亮吹散暑气,盯着黑色的夜空看,看久了就能看到星星。
上辈子的今晚,她是不是在陆海的度假村里度过?
巫雨清不确定。
她穿着长裤,虫子碰不到腿,开始往胳膊和脸上飞。
树上和廊柱上粘的驱蚊包屁用没有。
蝉鸣声比琴声还大,人力敌不过大自然,巫雨清把琴往旁边一放,也不盘腿了,直接在长椅上躺倒。
“被咬没?”宗政航拿着花露水出现。
巫雨清躺得板正,闻言抬起胳膊,“手腕。”
宗政航借着门廊昏暗的光勉强看清,喷了喷她的虫子包。
巫雨清闭眼,避免洒落的花露水掉进眼睛。
某人靠近。
靠的太近。
“被咬了还不进屋。”他说。
“进屋就要和你睡觉。“巫雨清还是闭着眼睛,一副今晚睡院子里的样子。
宗政航没有反驳巫雨清的预测。
手从她的T恤下摆摸进去,在平滑的腹部盘旋,逗留半分钟后前往胸口,那里有属于他的山丘。
他柔软的殖民地。
为之征战的沃土。
他献上忠诚和灵魂的,活着的信仰。
爱人。
巫雨清睁开眼睛。
她不怕宗政航吻得色情,这里是他的祖父母家,再怎么发疯也不会舞到老人面前。
可他的动作太……
她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太虔诚。
吻过脸颊便埋首颈肩。
他叹气。
听上去疲惫又解脱。
伸到上衣里的手没有揉捻或挤弄,最后停留在腰间,拇指轻抚所接触的那一小片皮肤。
他太投入。
仿佛她筑起了一个看不见的伊甸园,而他终于抵达。
巫雨清想开个玩笑,上班这么累吗?
可又说不出口。
说不出的不止这句话,还有她整理好逻辑与语言的,长篇大论的说服。
说服他同意离婚。
她的最新论点是沉没成本。
宗政航这些年在她身上花费的时间、精力与金钱都是他的成本。
时间精力是还不了了,但钱可以。
亲密关系里,有些东西交出去就要不回来,希望他能理解。如果不是她巫雨清,别的女人遇到他,他也会花费这些成本,只是多与少的区别。
她努力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常态化。
时间地点人物,想爱一场或者想发疯,遇到谁都可以。
他们的故事,类似的梗概,具体的细节,也许在这颗星球上发生了无数次,男男女女轮番上演。
可当他拥抱她,抱紧她,亲吻她,吻了嘴唇又去吻额头。
如同无声的反驳。
不是的。
不是可随意替换人选的爱情电影。
不是计较成本花销的校园恋情。
不是努力过仍潦草收场的婚姻故事。
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说不上来。
是你。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