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节(1/2)

    说到馆陶,她最初想把女儿嫁给先帝长子,当时的太子刘荣,刘彻长兄。刘荣之母栗姬厌恶馆陶给先帝引荐美人,一口回绝。那时窦太后最疼小儿子,没空理女儿,馆陶不敢找她做主。先帝立太子当日封小儿刘彻为胶东王,馆陶看出先帝最疼这个儿子,就要同王太后结亲。

    太后寻思着儿子不喜欢妻子也不必委屈自己,馆陶公主的女儿也配得上儿子,于是就替儿子答应了。馆陶公主女儿到了议亲年龄自然不小了。可那时刘彻才四五岁。

    刘彻幼时觉着跟大表姊在一处很好,有人跟他玩。长大后自然只想跟同龄人玩。陈氏认为夫君弟弟不如幼时贴心懂事,二人三天一小吵,五日一大闹。

    刘彻在遇到卫子夫之前就不爱找皇后。刘彻那时候身边也不缺人。那时皇后只气男人多情,倒也不慌。卫子夫有孕,皇后心慌,心慌着急易出错,刘彻难得去一次她也没耐心应付,二人一度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陈皇后一不如意就去找太后,这桩婚事是太后应的。昭平君特意来向太后禀报也是因为这桩婚事是太后应的。

    太后真不想再管这些事,“依照皇帝说的办吧。”

    昭平君起身告辞,同时给太子使个眼色。

    太子:“祖母,孙儿送送表兄。”

    平阳公主立即接道:“太子有事尽管去忙,这里有我们。”

    太子忍着笑随昭平君下台阶:“你姨母又怎么了?”

    昭平君:“不是另有所图就是想仗着外祖母的势做什么。她若孝顺不会到今日才进宫。明日是年假最后一日,出去走走?”

    太子:“不用去长门宫?”

    昭平君夫人接道:“我过去就够了。陈家也不止夫君一人。夫君非嫡非长,无需亲自出面。”

    陈氏乃前堂邑侯之女,她的事理应由承爵的堂邑侯一脉料理。堂邑侯不在了,他妻子儿子还活着。

    太子颔首:“也该出去透透气了。以后恐怕只能日日窝在这深宫之中了。”

    刘彻要为儿子举办一个盛大的加冠礼,届时除了当值的官吏,长安大大小小官员应当都会进宫观礼。昭平君是这么猜的。百官亲眼见到太子风采,回家不可能只字不提。以后太子戴着面罩也有可能被认出来。

    昭平君颇为同情他,拍拍他的肩膀:“可以去上林苑,也可以去博望苑。陛下给你修的太子宫离我们几家近,亭台楼榭一样不少,届时我们陪你垂钓烤肉骑马切磋。”

    太子笑笑没有解释他以后得代天子处理朝政。

    “快回去吧。”

    昭平君朝身后睨了一眼:“不过去看看?”

    “相信你外祖母。”太子转身回头,“你外祖母只是不爱管事,不等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

    太后看起来日日吃饱等饿无所事事,其实宫里宫外的事她都有所耳闻。太后人老成精,无需明着打听,她从几个孙女的只言片语中就能分析出一二。

    太后不常出去,她身边人常去膳房、织室,她们听到什么回来当成趣事讲给太后听,太后就能从中得到她想知道的。比如刘彻把儿子给他的长袍送到织室,令人把上面栩栩如生的绣纹拓下来。织女们感慨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轻软的布料,太后也就知道儿子得了四件刀枪不入的宝衣。

    卫长公主几人很少提她们姑母,太后不问稳重的长孙女以及聪慧的二孙女,她找憨厚的三孙女。太后聊家常似的跟她胡扯扯到两个女儿身上,三公主比长公主小好几岁,不如她心思重,祖母也不是外人,她想到什么说什么。太后从而得知平阳公主因同儿子闹僵,又被禁入未央宫,近一年来世家公卿夫人很少找她踏春赏花。

    太后料到两个女儿来向她服软,但她权当不知。她人老了,不是死了。活人自然有脾气。太后起身去茶室,令婢女准备茶点。

    东宫宫女权当太后没说清楚,只准备一份茶点送到太后面前。太后诧异又想笑,心中很是熨帖。回头给她们几样东西,等她百年之后就叫天子放她们出宫过活吧。

    如花一样的女孩哪能因她枯萎。

    南宫公主开口:“母后——”

    “有事说事,没事就回吧。哀家今日心情不好。”

    南宫公主脑海里浮现出三个字——长门宫。

    平阳公主也以为她是因为昭平君说的事心情不睦,于是轻声软语宽慰太后。陈氏快六十了,也算是喜丧。

    太后点头:“哀家知道。像哀家,今日好好的,兴许用过午饭就去了。所以哀家过一日少一日啊。如果没有别的事,别打扰哀家吃茶用点心。也不知道这么好的茶点,哀家还能吃几回。”

    平阳公主脸色僵住,张了张口,不知该说什么:“母后定能长命百岁。”

    “人道七十古来稀。哀家七十多岁了。”太后摇摇头, “不用宽慰哀家,哀家连身后事都安排好了。”

    两位公主怕她死。

    没了太后,先帝的女儿哪还有公主的尊荣。若非如此馆陶公主也不会用那种法子讨好先帝。她们可以同样的法子讨好皇帝,可她们如今连未央宫也进不去。

    南宫公主眼眶湿润,张口欲言,太后端起茶杯,南宫公主哽住。平阳公主试图开口,太后放下茶杯,盖上杯盖发出叮的一声,平阳公主满腹贴心话语被打断。

    东宫掌事女官不想看到她们,出言提醒:“太后该歇息了。”

    两人信心满满登门,满心失望而归。

    掌事女官好奇地问:“太后,两位公主是不是没钱了?”

    太后摇头:“她们有食邑,这几年风调雨顺,哪会没钱。哀家所料不差,她们是为太子的加冠礼来的。”

    “她们也想观礼?”

    太后:“虽然没有女子观礼的先例,可这也是大汉首次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很多规矩流程都是皇帝定的,他要给皇家公主划一块地观礼,谁又能说什么?”

    “不是首次吧?”

    太后点头:“算是。皇帝那次不算,只有公卿大夫几十人,一切从简,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女官明白了:“太子加冠礼定会在未央宫举行,陛下同意公主观礼,也算同意她们以后去未央宫找陛下?”

    “聪明!”太后伸出手,“陪哀家去库房。孙子长大了,哀家真老了。也该处理身后事了。”

    女官不由得停下。太后拍拍她的手,令识字的宦官带着笔jsg墨纸砚同她一块去,太后要立遗嘱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