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女的生存指南 第16节(1/2)

    无论几次,皆是如此。

    宝因只好让女医今夜先暂宿春昔院,俯身去为林妙意掖掀开的衾被时,整个人滞住,里边有团污渍,似是多次浸染而成,她若有所思的坐下,在听到女子的梦呓后,只觉天灵发麻,而后努力静心,细思过去种种。

    诧异与恨意逐渐酝酿于黑眸中。

    -

    戌时初,林业绥从官署下值回来,只见微明院依旧留有灯火,却未见自己妻子。

    他顿住脚步,回身询问:“大奶奶呢?”

    在烧水的婆子急忙应道:“三娘子生病,大奶奶照看去了。”

    林业绥未说什么,只吩咐了句“燃盆炭火进来”便抬脚回屋。

    更衣沐浴后,他踱步到书案,指尖落在一沓棉纸上,洁白轻薄的纸面以黑墨书写着经文。

    这是佛经,并非是她常誊写的道经。

    -

    雨水逐渐稀少,似乎万物终于回归于寂静,宝因留在春昔院亲自守了一个时辰才回来,因怕打扰男子而径直去了偏寝,一进屋坐下便是困乏的扶额,李婆子去给她叫水了。

    刚从湢室出来,她精神一振:“爷?”

    林业绥只着中衣,平日束起来的墨发因要睡而散着,肩头披着件黑底白绣仙鹤的大袖袍,坐在平日用以小憩的床上,神色淡漠的望着烛火,好似这微弱小火也不足以化解他眸中冰寒,直至闻言才抬头朝她无奈讪笑道:“我可做错了什么,怎么要与我分房睡?”

    烛火啪啦跳了下,宝因脸上也微哂,站在原地纹丝不动,还未想好如何回话,耳畔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林业绥见女子再没有走动之意,鹅黄纱衣算不得多厚,便连乌发也浸着湿意,他随手拨弄了下火炭,哑笑道:“我没有责怪之意,你可以过来。”

    宝因笑着卸下心防,走去坐床边。

    林业绥这才瞧清女子眼尾及眼下泛红,探手摸去:“眼睛怎么红了。”

    宝因滞了下神,想起春昔院的事,自己在那哭过一场,有些不自然的说道:“回来时被风迷了眼。”

    林业绥也没说话,只是拿过巾帕,放轻力道为女子擦湿发。

    两人一时无言,只余风声呼啸。

    “三妹妹病了,我在那守了会儿。”宝因有些不习惯男子的缄默,抿唇解释道,“回来太晚,担心爷睡了,才想着来这儿睡一夜。”

    正屋一直燃着烛火,林业绥没去拆穿,长指抚过女子柔顺的长发:“明日让童官为你去请一位梳头娘子来。”

    听见男子的话,宝因装作不懂,眨眼道:“不是有李嫂子吗?”

    林业绥细微的叹息声中似有愠怒跻身其中,他知道女子是不会与自己诉说委屈的,只好陪着嗤笑道:“你倒是客气,喊个下人做嫂子,还平白为我认了个兄长。”

    宝因察觉到他的怒气,反坦然作笑:“爷都知道了?”

    湿发擦干,林业绥将巾帕扔到立在东墙的横杆上,为女子挽发:“我说过,你是绥大奶奶,府里的事全由你做主。”

    话是如此说,可姑氏不能不敬。

    宝因把玩着手里的白玉簪,掩好心绪,嗟叹:“太太是生下爷的人,这些年能有个体己人不容易,敬着点也没什么。”

    郗氏丧母本就可怜,后因这事被身边众人嫌恶,多年只有吴陪房在身边,与她知冷知热,几十年的情谊也非自己能比。

    林业绥稍弯腰,从女子掌中抽走玉簪,插入挽好的髻中:“本朝讲孝,而非愚孝。”

    “幼福知道了。”

    一番试探,宝因笑意浮上嘴角,好戏即将开场。

    半晌,她又打趣道:“爷怎么会挽女子的发?”

    林业绥没应答,掌心覆在女子颈背,薄茧使人酥麻颤栗。

    “今夜在这儿睡还是回去?”

    “回去吧。”

    作者有话说:

    hhh为了阅读体验以及大家的身心考虑,建议大家可以攒几章一起看,到时候看男女主一起联手虐渣。(宝因哭不是因为白天的事~另有原因)

    -

    棉纸: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

    -

    第21章

    几日过去,府内相安无事,可建邺城却发生了件不小的事情。

    京兆府开堂再审了三年前那件姑氏偷听新妇行敦伦之礼的案子,此事本无什么,不过是件再普通不过的案件,只够在人后闲话,真正引人乐道的是堂上内史林业绥与司法参事裴爽的辩德之论。

    身为主审的裴爽在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判出姑氏无罪、新妇收聘礼仍需回夫家,若不回也理应退还聘礼的结果。

    一旦判出,任何人不得反驳,否则以藐视王法、扰乱公堂论罪。

    新妇娘家再如何不满,也只能接受,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凑齐那些聘礼。

    林业绥为陪审,听判后离席,作揖以周全礼数,遂问:“裴司法是根据哪条律法所判的?”

    裴爽被问住,因往朝从未有过姑氏偷听的事情,历朝修法时并没有修进去,即使是有,大多新妇也并不敢说什么,只是此案中的新妇性情刚烈,羞愧难当,竟在气愤之下渐生疯癫,由此才告到京兆府来。

    如今也是无律可依。

    许久,他才道:“自然是按伦理纲常,夫为妻纲,姑氏乃夫母,不管做出何事都当孝敬顺从,可她娘家却将姑氏告至公堂,是为违反纲常,又因顾及她智识不清,从轻处罚,是为遵守纲常。”

    林业绥年少时与那些大儒辩学无数,早已深谙所谓伦理纲常,此刻更是易如反掌的反辩于人:“官家曾在继位之初,亲审过一件因伦理而起的案件,最终以双方之德来论过错,并昭告万民‘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皆应精修德行。”

    “礼义仁智信为常,三纲之中君纲为大,君主为天下之纲,万民附从。”他道,“此案又是否应当从君纲。”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