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2/2)

    因此每次考完小考,班上都会哀嚎声一片,晚自习的时候教室就会陷入订正试卷的低迷氛围之中——

    这是寒假补课时期实验班特有的“待遇”。

    复习的时间越多,准备越充分,说不定学生们的高考分数就能越高啊!

    小考的试卷的题目有一部分是实验班的老师自己出的,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著名高中出的试卷,无一例外,都是那种很考思维、考逻辑、考对情景的全面思考的题目,简而言之,都是难题。

    可怕的每日一练

    或许这也算老师变相地让同学们专注于学习,不要分心走神的一种方式吧。

    “嗯……”林桐对何诗瑜的惊讶有点困惑,迟疑道,“很晚吗?……你晚上多少点睡觉呀?”

    林桐放轻脚步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把书包里的笔记本拿出来,再想一想今天的学习计划,一个一个写在她随身带的小本子上,然后静静地开始一天的学习。

    到了学校,这早上的一个小时用来背诵语文、英语和生物这三门偏重知识性的学科,每门学科大概二十分钟的样子,能做的事情不少。

    等进了教室,教室里已经有零零散散的同学坐在座位上自习了。

    起初何诗瑜还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从家里出来,看起来明显是刚刚起床,头发也凌乱地随意披下来,上学路上不停地打着哈欠,一边还啃着从家里带出来的玉米。

    林桐心里奇怪地回道:“不是啊,我比平时还多睡了二三十分钟呢!”

    语文主要是背考试默写题需要记忆的古诗和文言文,一边背她还会拿草稿纸写一写其中容易写错的字,背完后再在笔记本后页默写一遍,并检查订正。这些背完了她就换成自己在考试中积累的文言字词和文言文常识,这些内容既繁多又很难背,但是每天过一遍,日积月累,也能有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而这对高考已经足够了。

    学校要求的到校时间是八点,但林桐每天还是六点五十左右到校,她已经让自己比平时多睡了二十多分钟,算作寒假的奖励。

    只是世界上就算没有天才,也绝对不会缺少努力的人。

    然而苦虽苦,日复一日的加强训练下,效果也是肉眼可见的明显:起码从林桐自身的感受来说,她就明显觉得自己的做题速度进步飞快,比如一道以前需要花5分钟才能做出来的数学选择题,同等难度下她现在基本上能保证在3分钟以内写完。

    英语主要背单词、用法和固定句式。

    后来过了几天,何诗瑜慢慢适应了林桐的健康生物钟,早睡早起,不用林桐在楼下叫她,就能准时下楼会合,而且洗漱好了,也吃好了早餐,眼睛炯炯有神,一路说说笑笑地在还有些昏暗的天色里走去学校。

    林桐沉吟,说道:“还好,不是很困。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还是有7个小时的睡眠的,对我来说就挺够的了。只不过现在天气冷,就总是不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了。”

    这就是林桐的寒假补课生活的早晨。

    题海战术的法子还是挺有用的,林桐既痛苦又开心。

    晚自习倒体现出一些属于寒假的不同来,比如说有的同学会请假出去上课外班,这种请假理由,谭娜是会欣然同意的,比如晚自习没有老师在讲台上坐镇,所以教室里的氛围没有那么紧张,轻声说话、看课外书是没有老师管的……

    林桐开始成为了何诗瑜的“闹钟”,每天早上准时给她发消息,让她下楼。晚上十一点她要睡了,也会给何诗瑜发条消息督促她赶紧睡觉。

    因为实验班人数不多,所以最迟第二天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就能把卷子改出来发给大家,同时发下来的还有标准答案,让同学们对照着答案再仔细订正和整理好试卷,第三天上课老师就着重讲一些大家错的比较多和比较典型的题目。

    何诗瑜被林桐的话说的很心动,也看到了她这一个学期努力过后成绩的进步,于是就说要跟着林桐一起早起,而且刚好两个人的家是在同一个方向的,顺路,所以就相约一起去上学。

    “那怪不得你困了!晚睡最容易第二天犯困了!”林桐恍然大悟,接着劝她说,“如果作业写不完,宁愿早起,也不要晚睡,更别说玩手机了,越玩越兴奋,越睡不着。”

    “像我早点起,能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学校,这一个多小时,不知道可以背多少知识呢!”林桐说。

    只是实验班的学生都很认真,即使没有老师来班上管秩序,他们也都按自己的计划安静学习,和平日里没有什么不同。

    何诗瑜更震惊了:“那你平时上学的时候不困吗?睡那么少!”

    她们刚刚结束下午的小考。

    生物她就直接拿上课同步使用的教辅资料来背,资料书整理得很全面,知识点、题型应有尽有。笔记本她也会翻一翻,但记得东西还不多,大部分是一些她经常错的知识。

    单词的重要性自不用说,其用法也是考试中完形填空、填词等题目的必考项目,至于固定句式,则能在写英语作文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好,等我一下,我把桌面上的东西收进抽屉里去就走。”林桐加快收拾东西的速度,然后快步走出教室,和宋可莹一起走去食堂。

    每天下午腾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拿来考试——从周一到周六,每天一门学科,当天考完,第二天老师就能把卷子改出来,然后马上讲评。

    除此之外,每日小考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心态。

    “桐桐,走去吃晚饭不?”宋可莹在林桐桌前问道。

    这样的训练模式很苦,让所有的同学的心弦时时刻刻保持紧绷,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都要经历一次折磨的“火花四溅”——

    “那必然是十二点啊!有的时候写作业或者玩手机会到十二点半。”何诗瑜说。

    白天照常是老师们上新课,他们可不管现在是不是寒假,上课的速度全然和平时上课一样,老师们心里都抱着这样一个想法:趁补课的时候多上一些课,下个学期早一点结束新课程,学生们就能早一点开始高考复习。

    何诗瑜对林桐这种老年人式的健康作息大感惊讶,满脸问号:“你十一点就睡了?”

    何诗瑜本来还有点放寒假的松懈心态,每天早上掐着点到教室,晚自习也忍不住总是翻一翻课外书,但是在和林桐的聊天中得知她每天早上还是七点不到就去教室学习了,大为震惊,直呼:“桐桐,你都不需要睡觉的吗!”

    林桐的英语笔记本已经积累到厚厚的一本,她现在的一本已经快用完了,她估计还得买一本更厚的笔记本——接下来的高二下学期和高三,用到笔记本的地方肯定更多。

    现在才六点五十左右,离老师规定的八点到校还远着呢。

    指大脑转动的齿轮摩擦出的剧烈的火花。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