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2)

    “中了秀才连桌席面都舍不得住,外地人就是外地人。”掌柜拨着算盘嘀咕道,“就这还想考举人?哪有这么抠的举人?”

    此次院试,在这家客栈投宿的士子中上榜的并不多,因而掌柜并未收到几分赏钱,本以为上了榜的柳贺和施允会慷慨一些,谁知这两人竟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柳贺和施允是没听见掌柜的腹诽,如果听见了两人恐怕也是无语。

    什么叫前倨后恭,这家客栈的掌柜便是如此,因两人没去秦淮河上散钱,这几日两人算是受尽了冷脸,如果不是临时换客栈不方便,两人怎么说也得换家店住的。

    不说柳贺和施允本身就穷,就算有钱,两人也绝不会给自己讨厌的人一分打赏。

    ……

    刚刚在城里两人已约了车,等东西收完,两人便一同返回镇江府。

    去时仍是童生,回来时便是秀才了,且柳贺此次院试在镇江府众士子中排名第一,府学与县学皆可去得,且必然能获得一个廪膳生的名额。

    他爹当年是廪生,他也是廪生。

    柳贺迫不及待把这个消息告诉纪娘子,他娘知晓了想必会很高兴。

    柳贺自己也有一种心愿达成的感觉。

    刚开始读书时,他只能从《千字文》开始背,读四书时连四书义都搞不清,那时候他觉得考秀才难如登天,但仅用了四年时间,他也考上秀才了。

    柳贺脑海中不禁浮现了读书时的种种景象。

    初入社学时孙夫子的教诲,丁氏求学时丁先生的谆谆指导,夏日写文章时落在竹纸上的汗渍,冬季皲裂的脚踵……读书艰难,但读书有回报。

    返家

    柳贺与施允还在返家的路上,此时的镇江府城与平日一样热闹。

    登贤坊并不靠近集市,环境可称得上清幽,入冬之后更是安静,其中一间小院内,纪娘子安安静静绣着花,她绣的花样子好看,又识字,会绣佛经,住进城里之后倒是接了好几单。

    不过纪娘子只在日头好的时候绣花,天暗了之后她就将巾帕收起来,否则柳贺见了不高兴。

    纪娘子觉得自家贺哥儿越来越有大人样,但吓唬她的时候倒是少见的孩子气,常说某村某老太太便是绣花伤了眼睛,后来就瞎了。

    滚团待在纪娘子边上,靠着她的脚,一身毛热乎乎的。

    纪娘子算着柳贺返家的日子,柳贺出门考试,她心里免不了担心,但纪娘子又不能托人去问,她是寡妇,平日里出门便不多,与左邻右舍也并无太多交集。

    她正要将花样绣起来,却听得院外一阵唢呐的响声,这登贤坊平日里人并不多,这唢呐实在是响,把坊里住着的几户人家都喊了出来。

    这种时候纪娘子一般是不会露面的,滚团更是只胆小的猫,听得滴滴答答的响直往纪娘子身后躲。

    “这里便是登贤坊吧?”

    “从南门大街过来,不会有错的,盛知府的进士碑便在坊门口呢。”

    纪娘子听见门外有人在高声问答,片刻之后就听有人问道:“柳贺柳相公可是住在此处?”

    对方这一问,坊中诸人都有些茫然,登贤坊中人口不多,彼此间多少有些熟悉,来人问的柳相公名字却有些陌生。

    “未曾听说啊。”

    纪娘子正要出声问询,就听那问话的人继续道:“应当是此处没错啊,地址上写的就是登贤坊。”

    “怕是半年前搬来的柳家吧,他家只有一位秀才娘子和小公子,差人所指的柳相公怕是那位秀才娘子的相公,但她相公已经故去了。”

    “各位这就说错了。”来人笑道,“今日道试揭榜,柳贺相公在一省士子中考中了第三,名列经魁之一,为我镇江府士子争了光,我等正要去他家中道贺呢。”

    “院试第三?”坊中众邻居也是惊讶,“贺哥儿竟这么厉害?”

    “正是如此。”报录人也不由疑惑,“柳相公在四月的府试中取了全府好,这你们竟然不知?”

    “那少年只说他考中了童生。”

    “如今已是秀才相公了。”

    邻居们只在柳家搬来时多走动了几回,柳贺平日在门口见了他们会打招呼,但其余时间他大多在家中闷头读书,出门的时候并不算多。

    报录人说话间,纪娘子已是开了门。

    只听报录人道:“柳贺柳相公可到了家?”

    “未曾,这位官老爷,可是院试结果出了?”

    “正是,甲子年南直隶院试榜此时已到了各府,柳贺柳相公被大宗师亲点为第三,在镇江府赴考的士子中,柳相公名列第一。”

    报录人当下在柳家门前吹吹打打起来,纪娘子有些慌乱,家中没备多少铜钱,好在坊中邻居有几位有经验的,当下找人替纪娘子换了钱,这才将事情办妥当了。

    因柳家只有纪娘子一人的缘故,报录人与邻居们都没有久留,没过多久便散了。

    但柳贺取了院试第三之事还是在坊中及镇江府士子中传了开来。

    “这柳家刚搬来时,我还觉得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谁知那少年郎这般有本事。”

    “柳家贺哥儿我记得……十六岁,应当还未成亲吧?”

    “十六岁的秀才,若是中了举人,当真不的了啊。”

    “何况人家还不止是秀才,你听

    报录的说了没?院试第三,咱们镇江府多少士子,能在院试中考第三的又有几个?”

    柳贺中了秀才的事很快成了整个登贤坊的谈资,甚至有不少人筹谋着为柳贺介绍一门亲事了,毕竟柳贺才十六岁,十六岁的秀才前程自不必说。

    等柳贺从码头那边回了家,刚在巷口露了面,邻居们便齐声向他道贺:“贺哥儿成相公了,这么年轻的相公,咱们镇江府都不见得有几个!”

    进门之后,柳贺就见自家桌上摆了一堆东西,有米有油有肉,纪娘子道:“都是邻居们送来为你道贺的”

    柳贺不由叹气道:“儿子还想给娘一个惊喜的。”

    “娘已经很惊喜了。”纪娘子将邻居们各自送的礼物记下来,对柳贺道,“等过几日咱们得请邻居们吃顿饭,就算没空,这礼也记得回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