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3/3)

    柳贺这一夜睡得不算太好,但也不差,好歹是睡着了,醒时被窝是暖的,腿脚便自然也暖了,起床时,他穿得极厚,又用热水擦了擦脸,下楼时,会馆内的其他举人已在用早饭了。

    外间的天色如同浓墨一般漆黑,但附近几间会馆俱是灯火通明,从会馆外走出时,凛冽的寒风几乎能将人脸刮伤,纪文选替两人提着灯笼,又替柳贺和施允扛着行李上马车,在京中的镇江籍商人多,借几辆马车倒并不麻烦,柳贺上马时,就见各处会馆外有马车驶出,都向贡院的方向行进了。

    今科春试也有士子四千余人,都是各地乡试考选而出的精英,人人都怀着考中的心思远赴京城,然而即便是隆庆年这样录取人数多的会试场次,能取中者不过百之八/九而已。

    “真是冷。”

    “在京中待了近半月,在下仍是不习惯这寒风。”

    但春闱这苦头却是要吃一吃的,每科会试,贡院中都有不少士子还未考完就被抬出了。

    马车朝着贡院的方向缓缓而行,到了贡院前,马车便挤在一旁动不了了,柳贺与施允及几个镇江府的士子下了车,纪文选帮着两人将行李抬到贡院门外,柳贺与施允先在供给所买了些物料,会试规模隆重,如隆庆五年的这一科会试,供给所便设有供给官四员,其中领头的是礼部精膳司主事,规格又比乡试时高了几档。

    等将一应物事准备好,几人便去了南直隶士子所在之处排队,南直士子在历科乡试中人数往往最多,与北直

    相当,毕竟北直占着地域优势,士子们想何时考便能何时考。

    “泽远兄,这里!”

    尽管光线昏暗,唐鹤征依旧一眼瞄到了柳贺,柳贺笑着与他拱手,在他不远处,姜士昌同样垂手而立,柳贺也与他打了声招呼。

    姜士昌并未住在会馆,想必是住在姜宝在京为官时的宅子里。

    柳贺熟悉的士子只有其中几位,还是应天乡试揭榜时的交情,他那一科不少士子都赴了隆庆二年的会试,如施近臣,就中了二甲三十七名,眼下任湖广澧州知州,这是因为他是二甲科第的外放,若是三甲的进士,外放第一任通常是知县。

    众人在龙门外稍候了片刻,龙门便大开了。京城贡院建于永乐时,龙门是第一道门,之后还有中三门,中门题着“天开文运”之字,东西两门则分别题“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字样,对读书人来说,贡院龙门可谓圣地,但在场士子们大多只想来一回,第二回 是无论如何不想再来了。

    南直隶作为两京之一,士子入场次序只排在北直之后,柳贺几人并未等候多久,便到了搜检入场的时候。

    入场之时,士子们将考票交给提调官,提调官通常为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堂堂从五品进士,此时也只能迎着寒风为考生们一一验票。

    嘉靖四十四年以前,会试考卷仍由考生自备,由印卷官钤印之后还给考生,而嘉靖四十四年之后,考生的考卷则在礼部钤印之后交给提调官,由提调官验票之后给卷,这就杜绝了冒名顶替的可能。

    领过考卷之后,搜检便开始了,因考会试的都是举人,在搜检上要比乡试会试等温柔许多,但搜检官丁依旧严格,将柳贺所携带之物掰开细验,搜检结束之后,柳贺抓紧时间将衣衫整理好,在这零下的气温里冻着了可不是小事,他还得捱过后面三场的考试呢。

    搜检结束后,考生便正式入了场,会试依然讲究对号入舍,开考前两日,礼部在贡院外张贴席舍图让考生知晓,柳贺迅速找到了自己对应的号舍,在自己对应的坐席上坐下。

    考场规定,考生不能在过道内游荡,晃的时间太久,便会沦落到“扶出”的结局,柳贺听参加过会试的举子讲考场规则时,印象最深的便是“扶出”二字。

    考房中依然只有两块号板,可以说是又冷又寒,与坐监无异,但柳贺毕竟是自县试一场场考过来的,脱衣落袜之类的行径都已做遍,节操早就丢光了。

    他将自己的床褥等铺好,装好挡风帘,又将锅碗瓢盆等安置在一旁,柳贺在家也是煮过饭的,不是那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干粮他也备齐了,待身子暖过之后,他便去看此次会试的考题。

    第一题很短,只有五个字——“生财有大道。”

    此句出自《大学》,原句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得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看到题目的一瞬,柳贺不由长叹一口气,张居正不愧是大明第一改革家,其他乡试会试程文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理,他上来第一句便是生财。

    《大学》此句可谓理想中的财恒足的状态,然而眼下大明朝的财政可谓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这里的寡与众说的不是人数,而是使用量。

    张居正走的是实干路线,他当然不希望考生破一个“天下未尝无财”也,这句屁话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样,道理人人都懂,关键在一个“道”字。

    柳贺闭眼沉思了片刻,此时考场中极为安静,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题之法。

    这个“道”字,可以从财的来源与生财的方法上来讲,但他破的内容也不能脱离《大学》原义,此时毕竟是会试考场,柳贺下笔时也略谨慎了一些。

    但事实上,会试写出的文章未必会

    比他平日的文章更好,能进入会试考场的,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会试只需将平日所学尽情发挥,考出的名次便不会差到哪里去。

    若是脑中思虑过多,反倒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