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节(1/2)

    张居正竟在此时声称要归政?

    天子毕竟年轻,在这时完全没有控制住面部表情,过了片刻才露出一副惊惶之相:“朕于朝事不足之处仍有许多,大明天下如何离得张先生?众位卿家,快替朕劝劝张先生。”

    临朝的官员也被张居正此举惊住了。

    夺情/事时张居正没想过要归政,此前朝野上下风声皆传他要归政,张居正依然牢牢占住首辅之位,便是今年,因《育言报》一事,张居正与李太后有了嫌隙,可李太后与天子依然一副江山离不开他的模样。

    这事竟一点风声都未传出来。

    殿中一半官员的目光看向了为次辅的张四维,另一半则看向了柳贺。

    官员们心中觉得,张居正选择归政,柳贺或许知悉一些内/幕。

    毕竟夺情一事,是柳贺劝张居正返乡,此前柳贺为避京中流言主动归乡,《育言报》一事闹得李太后将权力交归天子,细细想来,这几桩事都和柳贺脱不开联系。

    但柳贺仍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仿佛张居正归政一事与他无关一般。

    官员们不由揣测,这究竟是张居正内心所想,还是如夺情时一般,对其余官员的试探呢?

    不过有了吕调阳的反面例子在,天子这一劝,在殿官员纷纷道:“元辅何出此言?”

    “元辅若是累了,可暂且休个十日,元辅乃国之栋梁,岂可轻易交出……”

    总而言之,张居正表露出归政的意思本身也令人十分震惊了,官员若是掌权,便都不想退。

    李春芳是朝野上下公认的老好人,他在首

    辅位上也不碍着谁,还是被高拱和张居正联手逼走了。

    这只是因为李春芳这首辅不受天子器重,次辅高拱与三辅张居正又是朝中少有的强硬能干的官员。

    李春芳为避这二人锋芒不得不退,但他心中也并不想。可若不退,御史言官便成日追着他弹劾,没有办法,上过数封乞休疏后,李春芳还是回了兴化老家。

    到张居正这边,他在首辅任上的威势胜过李春芳十倍,李春芳都是上疏——不允——上疏——不允的极限拉扯,到了张居正这里,恐怕没有二十封疏天子不会让他走。

    何况李春芳走是真走,张居正就未必了,谁也不知万历五年事会否重演。

    但……奏疏中,张居正的确提了要增补阁臣。

    万历五年,马自强与申时行便是因此入阁,那时内阁中有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与申时行五人,如今只有三位阁臣,增补阁臣倒也是时机了。

    若要增加阁臣,可选之人其实并不多。

    柳贺是其中一位,而另一位……王锡爵也并非不可。

    张居正一封疏将满朝文武从年底的忙碌中炸了出来,之后朝事再忙,官员们这几日谈论的话题都是,若要增补阁臣,何人可以为之?

    以及——张居正是否真的要归政给天子。

    柳贺一入礼部衙门,与他熟识的官员便纷纷围了上来。

    到下衙时他也没闲下来,罗万化、王家屏等人也找上了门:“泽远,元辅真有归政之意?”

    以二人的资历,距离入阁还有一段时日,因而二人最为关心的是,张居正归政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柳贺苦笑道:“二位仁兄,恩师的确表露过此意,其余我便不知了。”

    “元辅为何会选在此时呢?”罗万化一脸思索。

    因万历五年之事故,即便张居正真有退意,朝中官员却仍不敢相信。

    柳贺的设想

    对罗万化几人,柳贺已是十分坦白,张居正之所作所为皆出自本心,柳贺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

    朝廷官员中,他是最早了解此事的一人,据柳贺观察,张学颜、曾省吾等人都未先他一步得知消息,散朝之时,柳贺就见二人迎上了张居正,恐怕是问询去了。

    他与张居正已开诚布公地谈过一遍,张居正退与不退,他都尊重对方的选择。

    “入阁一事,无论元辅是否归政,泽远你都要早作打算。”王家屏道,“若是处理不慎,去岁之事恐怕又要重演。”

    柳贺已归乡过一回了,同样的法子不可再行第二遍。

    “忠伯兄,我心中自是明白。”

    ……

    回到礼部后,柳贺一切仍如往常一般,然而,那日张居正在早朝上了第一封疏后,官员们尚在猜测他归政之意是否为真,他便又上了一封。

    天子自然仍是挽留。

    天子心中所想与年少时已大不相同,周围也有人鼓动他,称他已到了亲政的年纪,张居正却死死把着朝政不放,他在宫中受李太后掣肘,在朝堂外,朝事又归张居正,他也忍不住想,何日他才能当这名正言顺的天子。

    张居正的归政疏来得猝不及防,天子一时之间也没有反应过来。

    在他印象中,张居正明明是个极擅弄权之人,他任首辅一位已有九年,权势盖过了大明朝任何一位首辅,天子觉得,张居正恐怕要在首辅位置上老死了。

    但张居正的确是要退了。

    他并非假模假样——上过第一封疏后,他便前往乾清宫,向天子道明自己心中所想。

    或许是真要退了的缘故,此次面见天子时,他霸气远不如从前,对待天子的态度也极其柔和,天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张先生,他心中对张居正仍有抱怨,一见张居正这副模样,也不由念起了他的好。

    毕竟这一回,因有柳贺阻拦,张居正并未因夺情/事、高启愚案及罪己诏一事被天子记恨。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