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2/2)

    此时通州码头上船只并不十分多,但也有几艘夜里才到的船,柳贺左右将书箱、衣箱等放下,船舱里很快便塞满了大半。

    他喊了两声,船上并无人回应,那锦衣公子笑道:“你在找哪个曾仁祥,这船上可没有你要找的曾仁祥。”

    柳贺既已去了官衔,自然不会挂官牌,可对面那艘船却挂了河南巡抚的名号,在这徐州地界,以河南巡抚的尊贵,几乎可以横着走了。

    “曾仁祥可在船上?”柳贺朗声道。

    “这位老爷,家中后辈不晓事,怠慢了老爷,不知这位老爷名讳?”

    柳贺指着舱外风景道:“爹不是舍不得,只是爹究竟为这天下做了什么,爹总想要亲眼看到。”

    柳贺道:“我原以为应当没什么东西。”

    柳阁老在朝堂上威风凛凛,回了家却是老娘说得,老妻也说得,儿女们都习惯了。

    柳贺回绝得干脆,那人却不依不饶,这官船挂了河南巡抚的官牌,他一路上横冲直撞也无人敢拦。

    “你是何人,与我无干。”

    过了河南地界,便到了徐州,船在徐州停了一天,坐船坐久了,柳贺和杨尧便下船歇了歇脚,徐州是三省交界之处,又是航运重地,柳贺下船时,便见河南、山东等地的船也在附近停靠。

    船正要开行,那人却令手下将官船横在柳家船前,不肯叫柳家的船离开。

    “姑姑,这老头儿又不是什么……”

    柳贺道:“我家没有买卖丫鬟的习惯,这位公子请回吧。”

    船航行时,柳贺也常常去探看四周景色,他当年回乡时走的也是这条路,经他观察,如今水路上的船确实比当年更多了些,河岸的堤坝一看便是新筑的,两岸郁郁葱葱,倒不似冬日时那般荒凉。

    “快让!”

    马车出城时,城门的守卫见了印信,失声喊道:“阁老……”

    待得物什收完,天已渐渐亮了,一家人上了船,柳贺也有了些困意,当官当了这么多年,刚进翰林院的时候,柳贺觉得自己有无穷的精力,可首辅当的时日久了,来来回回就那么些人,破事也有一堆,柳贺难免有些倦了。

    柳贺道:“不必声张,我如今已不是阁老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柳贺心中回想了一番,如今的河南巡抚曾如春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在任上素有嫉恶如仇之名,可他家儿子素来是个散漫性子,也不会轻易与人发生争执。

    这锦衣公子尚未意识到,船舱内却有人急了。

    当然,也有欢喜。

    柳贺道:“我并非什么大人物,只是与曾仁祥有些交情,朝廷三令五申官员官牌不可他用,家眷要用,小心行事倒也罢,若行事不谨,恐怕也要给曾仁祥招来麻烦。”

    曾如春夫人也摸不清柳贺的底,柳贺连官牌也未挂,可听他语气,却似根本未将曾如春放在心上。

    “爹嘴上说着致仕,心里仍有些舍不得。”

    夫妻二人买了些熟食上船,柳贺就见知儿在与一年轻公子在争论着什么。

    官员家眷用官牌是官场上的通例,朝廷虽一直在禁,却一直屡禁不止,毕竟官船通行更为便利,在河上行走也能少许多麻烦。

    柳贺叹道:“我也不愿惹事,只是过了二三十年,各地的衙内怎么还如以往一般?”

    回乡这一路倒并没有什么波折,朝廷每年花了大笔银子清理漕河,在柳贺任上,他也揪出了许多贪污的蛀虫,也发现了不少治河的人才,大明朝的弊病着实不少,彻底根治很难,柳贺只能延续张居正的修补之策。

    柳贺问道:“知儿,何事?”

    “多谢这位老爷提醒。”

    妙妙已是大姑娘了,在柳家,杨尧顾不上管的事就由她来管,她总嫌柳贺太沉迷朝政,忙起来时连自己身子都顾不上。

    那人的船似乎就在他们这艘船旁边,两条船贴得极近。

    曾仁祥正是河南巡抚曾如春的字!

    被杨尧这么一说,柳贺难免有些羞愧。

    从某种程度上说,开海就是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以对外的商贸促进大明本土商贸的繁荣,进而有更多的银两用于民生、军事等方面。

    那锦衣公子听柳知如此恼怒,反而笑道:“不过区区一个丫鬟,卖给我就是了,又不费什么钱。”

    素质一点没见长,都是套路。

    柳知成婚早,他娶的是于慎行家的小闺女,这静书是于家的陪嫁丫鬟。

    “锦麒,快让船。”

    “爹。”柳知面上一派怒色,“我与瑛娘下船采买,此人见静书样貌出众,便出言调戏,还要买下静书。”

    “你可知我是什么人?”

    朝中纷扰,就让那些乐在其中的人去烦心吧,他柳泽远不奉陪了。

    入阁这些年,柳贺形形色色的人见过不少,涵养早已今非昔比,按他过去的脾气,必然一脚将此人踹开。

    船依旧是先到河南,沈鲤如今还在朝堂上,柳贺就不必去归德见他了。归德仍是黄河两岸易发生水患之地,这十数年间,朝廷下了狠心去治水,至少近几年间,归德虽仍有水患,灾情却比前些年要轻一些。

    听那夫人发了怒,锦衣公子才不甘不愿地给柳贺让了船。

    柳贺估计船上的应当是曾如春的夫人,这年轻公子未必是曾如春的后辈,否则不会连曾如春的字也不知晓。

    柳贺选择此时回乡,杨尧心中也十分意外。

    能以曾仁祥称呼曾如春的,必然是与曾如春有交情的官员。

    “住了这些年,东西只会越积越多。”杨尧道,“夫君平日只当甩手掌柜,自然看不出了。”

    城门守卫默然不语,只在马车离去时静静一拜。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