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话:百废侍举(1/3)

    第四话:百废侍举

    总统府定了在原日据时代的总督府之後,其他机构就像卫星一样的环绕在四周。台大医院是旧时的东京都帝国大学即台湾大学的附设医院,老蒋信不过,有病痛还是宁可看家庭医师。教育部的选址就定在台大医院的隔壁,颇有监视之意,还是那句老话,知可以战和不可以战者胜,教育部主管台大的预算,但是既然不相信,教育部的员工去那里看病呢,自然暂时只能在台大医院看。

    也就因为这样,1958年开办公务人员保险,设立了公保大楼,自此,教育部员工就有了多一个看病的去处。1949年教育部选好址後,与国立台湾大学协议借用其校地,以台大「药学大楼」名义兴建办公厅舍,即今教育部大楼由名建筑师王大闳设计;原址为日治时代的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在1971年完工启用。

    接着是立法院、监察院、行政院的选址,如果仔细考察,可以发现这些政府机构都是巴洛克式建筑,这里面隐含了日本试图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背面涵意。日本本土原先为了禁止国民信仰基督教,开启了二百多年的锁国。後来美国海军pa0击日本港口,b迫日本和美国通商。二百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船坚pa0利的日本国,在无奈签订条约之余,开始认真的派遣留学生,希望能够师法西方列强的jg神,并且转变成为一个殖民国家。它日本深刻的认识到,西方列强处於世界较为顶端的位置。而巴洛克式建筑,满足了标准殖民地─台湾在日本人才的建设下─小欧洲的一种憧憬。虽然在明、清朝,中国为中心的观点里面看,日本人本质上是一群海盗。但是当海盗发了迹,谁能预料到他们开始建起欧式建筑、兴办重工业、重视农业生产,电力现代化。

    走笔至此,行政院、监察院和立法院安顿好了。接下来就剩下考试院了,这不急,因为目前1949-1950年,大方向还是反攻大陆,考试可以缓。

    延伸问题一:台大医院为什麽能够广被台湾民众接受,在战後仍然能够正常营运,不受战败的影响。

    延伸问题二:日人撤退後,台大医院剩台籍医师。中华民国的法律一直有「主管机关」的设计,这个设计如何影响各行各业?

    三七五减租等土地改革

    三七五减租条例1951年6月7日由总统蒋中正签署总统令公布後,自1951年6月9日起施行。条例规定:

    一、农地的「正产物」是指稻米、甘薯等,以1947、1948年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而非依每年收获量的375重新计算,所以是定额制而非定率制。

    二、地主不得预收地租,若遇歉收则应调降。

    三、租约期间不得低於6年。

    四、规定佃农对地主缴纳的地租,以全年收获量的375为上限,现有地租高於375者须降至此标准,低於此标准者则不得提高。

    「如果,有天我们都si了,要如何向先烈交代,我们丢失了神州大陆?」1950年春天,蒋中正问陈诚。

    陈诚回应:「中国的土地改革政策,迫害地主,以土豪的名义来斗争,我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可以以农业发展工业,再以工业发展财政,有一天我们终究会回到中国。」

    但是要如何兵不血刃的,让退无可退的国民党政府,能够同时获得台湾地主的支持,又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x,成了行政院长陈诚就任後的首要课题。1941年陈诚担任淅江省主席时,曾经推过二五减租,即地租不得高於25。但很可惜的是人去政息,未能持续实施。

    这次的土地改革,除了三七五减租外,还配合工业gu票释出台盬、台纸、农林公司、工矿公司─民国四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公布〈公营事业移转民营条例〉,水泥、纸业、工矿、农林等四大省营公司移转民营,同年二月,华南、第一、彰化等三家省属银行召开gu东大会,许春盛、张园、庄福、林灯等四人当选监察人。四大公司、三商银,gu权的委托与买卖就这样悄悄展开。

    另外和前二个措施三足鼎立的,还有公地放领,陈诚下令清查,凡是农民耕地邻近地区有可释出的公有土地,一律开放农民价购。

    最後是耕者有其田条例,大规模的农地从地主手中徵收,并分配给农民耕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让农民拥有自有的耕地。

    延伸:

    一、陈诚推行的以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在1951-1961年间,国民所得、政府清费、民间消费、出口值的变化如何?

    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的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国民所得统计摘要,网址如下:

    ebookdgbasgov/public/data/352913302353pdf

    币别:新台币元1951年1961年成长率

    平均每人国民所得1,4986,139410

    政府消费2,219,000,00015,774,000,000711

    民间消费8,955,000,00047,841,000,000534

    出口值1,257,000,0009,803,000,000780

    的确,出口成长了近8倍,民间的消费也成长了5倍,平均每人国民所得成长了4倍。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