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鱼目混珠(1/3)

    月亮粑粑,乧里坐个嗲嗲;嗲嗲去克买菜,乧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个糍粑;糍粑跌到井里,变成月亮——

    尽管外地人们不一定去过湘省,但绝大多数一定听过这首安眠熨帖的童谣。

    小时候,何应悟的娱乐方式不多,一台二手的背投彩电便承包了他绝大多数的童年闲暇。

    在网络平台爆火、各大上星卫视异军突起之前,湘省芒果台的自制节目在电视领域称得上风头无两。

    那会儿能看的娱乐性节目不多,每逢周五周六晚,何应悟便会与弟弟妹妹们互相监督着早些写完作业,好蹲守在电视机前收看一周一期的潭州本土节目《越策越开心》和《一家老小向前冲》。

    以文娱产业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湘省,称得上是新传从业者的耶路撒冷。

    本精神湘省人今天就要在新传界耶路撒冷,接受圣物的洗礼!

    穿着运动套装、刚从河边晨跑回来的谈嘉山,拎着两碗麻辣牛肉炒码的扎粉,一把推开门,怒道:“这里是刘阳,又不是潭州市区,我一大早的去哪里给你买臭豆腐和糖油粑粑啊?”

    “没有就没有嘛,生那么大气干什么……”人醒了但魂还在睡的何应悟打了个哈欠,拖着椅子挨到谈嘉山身边,接过对方拆好的筷子,“谈老师你吃过了吗?没有的话我们合吃一碗。”

    “吃过了。”被这么一打岔,谈嘉山的气倒也去得快,他顺手薅了把何应悟还没来得及打理的乱糟糟的卷发,催促道:“赶紧吃,吃完了好出门。”

    何应悟昏昏沉沉地应了一声,低着头吃粉。

    这头卷毛的手感未免也太好了,像刚从雨后的泥土里长出来的新茬草尖,像带着体温的幼猫软毛,又或者是入口即化的龙须糖。

    谈嘉山忍不住把手指插进何应悟的头发里,又多揉了几把。

    杨钰嫌弃这种父子情深的画面不下饭,自顾自地端着粉去房间另一头吃去了。

    都说湘省方言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的特点,没想就连湘菜的味型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在湘菜泰斗王墨泉等人的博考研讨下,湘菜被大致归纳为腊香、豉香、瓿坛香、臭香、霉香等33种基本味型。

    与滇菜的酸辣、蜀菜的麻辣比较,湘菜反而在辣度上没什么竞争力,口味更侧重在将菜做得香浓爽口上。

    发源于大围山的刘阳菜便是其中的代表。

    本次行程的主要目的,便是对连续在榜五年的一家金筷子评级的刘阳菜餐厅进行降级评审。

    “他们家今年的口碑下降得极快,已经有两组评审员给出了铜筷子级别的评分。”杨钰将往期笔记和前期调研报告递给同在后座的何应悟,“我们是最后一组,谈嘉山和我所在职级的评审权重比较高,所以待会在试菜的时候得更慎重一些。”

    何应悟点点头,接过文件仔细翻阅。

    餐厅的位置选得偏僻,的士师傅在城中村绕了快半小时,才把三人送到老城区的定位点。

    这家店开在街尾的一栋筒子楼底商,与周边仿佛从千禧年停滞至今的陈旧建筑相比,装修的痕迹格外明显,崭新得有些格格不入。

    推开那扇做旧样式的木门,迎面扑来一股混合了腊香、油香、菜香味道的热风。

    “欢迎光临姐弟蒸菜馆!”穿着仿苗族款套装的服务员立马迎了上来,将几人领到一张空桌子前坐下,示意他们扫码点单,“三位是本地人还是来旅游的?我们有正常辣、微辣和微微辣,可以在点单的时候备注。”

    “正常辣就行了。”

    想到谈嘉山那时不时上线的洁癖,何应悟先找服务员要了壶开水,细致地把三人的餐具全烫了一遍。

    “乖。”谈嘉山接过还有些烫手的碗筷,把手机递给何应悟,“你们看着再点几个菜,你选不辣就行。”

    “好哦。”

    何应悟同杨钰凑到一块,对着屏幕研究了半天,总算是把单给点好了。

    “这家蒸菜馆里的好像大部分是游客。”趁着等上菜的功夫,杨钰百无聊赖地观察着周边的几桌客人,小声说:“天南地北说什么方言的都有,偏偏没有讲刘阳话的。”

    闻言,谈嘉山皱起了眉头,说:“但在之前的笔记里有提到,这家店最初是作为大围山蒸菜的金字招牌店提报上来的,本地认同度应该很高才对。”

    “上菜咯!”

    服务员的吆喝声打断了众人的思路,才距离下单还不到10分钟,点的十几样菜便端了上来。

    刘阳蒸菜的特色便是水汽导热、出菜率快,一个蒸锅便能同时搞定十几道甚至是几十道小钵子鲜料菜品。

    卖相极佳的蒸菜在方桌上码开,水汽带着菜香向上蒸腾,看得何应悟直咽口水。

    待服务员走远,何应悟迅速掏出手机给各道菜拍了证件照,几人这才开始动筷子。

    剁椒猪脚肥而不腻,混着贡菜的酸辣剁椒为油润的猪脚肉增添了几分爽脆的口感,而香辣咸鲜的调味刚好中和了猪脚肉的腥臊;

    腊味合蒸焦香浓郁,切得极薄的腊肠、腊肉交错码放,顶上还摞了一撮萝卜干、几粒干豆豉更是为这道菜增添了几分复合滋味;

    蒸老南瓜和水晶萝卜被蒸得极为软烂、入口即化,携老带小的游客们基本都点上了一份,但……

    “摆盘、温度和原料是合格的。但这么多菜,就拿着两三款料汁反复用,口味未免也过于单调了。”

    每道菜尝了两口,谈嘉山便放下了筷子,“如果不是中厅里摆着这么大一个电蒸箱,我都要怀疑他们家用的是不是半成品的预制菜了。这口味连铜筷子的边都摸不着,之前那两组是没吃过好的吗?”

    “毕竟这家餐厅前五年都是拿的金筷子,要取消评级资格的话还是得谨慎些。”

    杨钰吃得也不太满意,她百思不得其解:“我记得三年前有个湘菜厨师长出身的资深评审员来试过这家店,对方给的评价还是挺高的。往期报告里对这家店的改进建议基本集中在店内环境和出品速度,但是看店里的装修痕迹和上菜时间,他们应当是在这两个方面下了功夫的,但出品质量怎么会下降得这么快……”

    何应悟在两位大佬面前插不上话,见他们都吃得不多,便放心地撒开了膀子吃,连青椒蒸咸鸭蛋这种拌饭菜都刮了个干净。

    “小何弟弟,你吃这么多,肚子不会难受吗?”

    在手机上编辑完评审意见初稿的杨钰刚抬起头,被桌上的空碗们吓了一跳,不由得有些担心起何应悟的身体。

    “常规饭量而已,他顿顿都吃这么多,待会回去了他还能再来俩包子填填缝。”谈嘉山打量着何应悟狂炫一顿但没有任何鼓胀趋势的肚子,面无表情。

    之前谈嘉山还担心过何应悟这么吃对身体不好,出于健康层面的考虑,他也曾监督着何应悟按照正常食量进食了一段时间。

    结果才短短一周,何应悟轻减了五六斤斤,颊脂垫部位都瘦得凹了进去。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