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1/2)

    谢陆诗,镇北侯谢宛之孙,幼时与李青交好,护他良多。北境安定,南楚与北燕建立起友好往来的关系后,镇北侯便交出了虎符,挂了侯爷虚名,也不参与朝政,赋闲在家含饴弄孙。后来孙子被送进宫里伴读,不知怎地一眼相中了不受宠爱的皇长子,回来求了爷爷要保护人家。

    李青16岁自请参军,谢陆诗也要跟着。乾帝虽是允了,也给了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但也只让谢陆诗跟了两年,紧接着便调他去了北境。如今平东军班师回朝,谢陆诗仍在北境吃土。

    抛下大部队独自进京,想来还要折回去汇合。也只是平定边境有了战功罢了,竟然敢如此乖张行事。

    乾帝没有传唤宫人,自己穿戴好朝服,离开去上朝之前最后看了一眼昏睡着的李青。

    “谢陆诗,阴魂不散。”

    乾帝离开后不久,便见床上人的眼皮轻轻动了动。昨夜乾帝着实将人折腾得不轻,半睁了眼,又难抵酸涩胀痛立马合上。浑身上下没有不难受的地方,尤其火辣辣的后庭。即使后来他也得了趣,也挡不住乾帝一开始的强硬和后来的花样。

    稍微好受一点,李青便又尝试着睁开眼。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乾帝也不在,看天色应当是已经在上朝了。撑着手坐起来,下滑的被子使得布满吻痕、掐痕的蜜色肌肤全都露了出来,尤其是胸前两颗艳红的乳,看上去惨兮兮的。

    即使是柔软的丝质被褥擦过,也让他的胸部刺痛,李青不免回想起昨夜乾帝的荤话来,顿了顿,脸色骤红。

    也只是片刻,红润褪去,紧张和苍白一并蔓延上了他的脸。

    “谢陆诗……”他竟然在与陛下行房事时喊出了谢陆诗的名字。

    谢宛交出兵符并不能降低乾帝的忌惮,谢宛之子死在平定北境的大战中,先帝却在南楚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与北燕签订合约,暂停交战。直至乾帝继位,开通北境贸易口,与北燕互通有无。诚然,于大局来讲,这样的举措减少了人口的损失又有利于财富累积,然而他儿子的死始终是缀在他心上的一根刺。

    乾帝待谢陆诗极好,更甚亲儿子。北境安稳,比之东境时不时有东夷的侵扰,京城官场波云诡谲,安定的北境确实是最安全的。这样的待遇,不说李青,即使是宠妃诞下的同样是为将的三皇子也是比不了的。

    然而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好外头有没有裹着一层毒药,即使是镇北侯也看不出乾帝的用意,只是劝谢陆诗少在乾帝跟前晃荡。

    只是谢陆诗偏要选择被乾帝憎恶的李青同行为友。那么吸引乾帝的目光,便注定是没办法避免的。

    李青坐着缓了好一会,方才翻身下床。

    乾帝这样上位置,理所当然地缺乏一些常识。留在体内的精液即使隔了两个时辰也没有全部流出来,等李青稍微有些动作,便彰显着存在感,顺着大腿内侧滑了下来。

    李青深吸一口气,控制着没有再一次热气上头,又看了看四周,只能从散落在地上的里衣上扯了一小块布料探险后方随手擦了擦。

    等收拾完毕出了内室,才发现这不是寝宫,只是书房内部空出来的小房间,布置简单,看得出来不常使用。

    门后候着一名小太监,在李青推门出来前还在打盹,被合上门的声音惊了一下才醒过来。

    “见过殿下。”小太监倒还算镇定,或者说有些看不起李青,他不知道这一夜父子二人发生了什么,但是大皇子不受宠是宫内宫外都知晓的。

    “嗯。”李青的应声简短而冰冷,含着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杀气和血气。

    小太监听得却是一激灵,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大皇子已经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任人轻蔑的小娃娃了,他带着平定战乱的战功回来,高大、冷漠、强悍。

    “陛下吩咐,这次殿下无视军纪偷偷回宫,陛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日后再见面时,陛下要见到殿下的诚意。”

    诚意?他已经像是小倌一样自愿献身了,还需要怎么样的诚意?

    “吾知晓了。”太监只是单纯传话,说完便退下了,也没有要进书房的势头。他是不是应该感谢他的父皇,没有将这样秽乱宫闱的事宣之于众,李青轻声笑了笑,却是难掩其中苦涩。

    来时凭着皇子令牌,走时却不能这样堂而皇之了。想必乾帝派人知会过,李青便直接运起轻功,朝平东军驻扎的地方行进。

    今日朝堂主要仍是商讨平东军的封赏一事,别的人皆已确定,只剩一个皇长子李青,他的处境实在尴尬。

    李青的母亲早逝,背后没有母族势力的支持,又不受乾帝宠爱,按理说与权势和地位无缘,怎料偏得了谢小侯爷的喜欢,祖孙二人将他的军事能力确实调教得出众。

    “陛下,大殿下可是实打实地从小兵做起,杀敌数万,大破东夷军,居功至伟呀。”

    “陛下,臣亦是吏部侍郎的看法,东夷急攻猛进,后又采用拖延战术使得两军僵持,若非大殿下,东夷军便是耗也能让我们南楚元气大伤。”

    “户部尚书这话可是不对,东夷军地少人稀,后勤如何支撑他们与我南楚僵持太久。反倒是大殿下,在南楚不占劣势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损伤不少将士。依我看呐,除去平乱有功,这过也不应该忽略。”

    “咱们大殿下还是能力不行,”兵部尚书道,“就应该放着那些烧杀劫掠的东夷军别动,快马加鞭赶回来,把御史大人送过去安定东境。最好就御史大人一个人抵御万军,给我们南楚省钱省粮还省人。”

    户部尚书捋着胡子:“这样臣也不总是跟陛下说没钱没粮又没人了。”

    户部尚书一捧哏,即便是听他们吵架吵烦了的乾帝也露出了笑脸。

    有人猜测李青殿下是否会凭这一胜仗为乾帝所喜,然而更多的人还是观望。论功行赏的建议中规中矩,无论大赏还是小赏,乾帝都不曾表态。

    御史眼珠子一转,又道:“大殿下今年二十有四,也到了出宫的年纪了。”

    三日后。

    二皇子领着礼部一众候于宫门外,面上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旁人见了,多要夸一句兄友弟恭。

    战马行走的哒哒声由远及近,李青端坐于马上,位于最前方。这一仗,是他的成名之路的开始,然而此番之后是一帆风顺还是半路夭折,没有人知道。

    “大哥好生威风,三弟前些年也去了军营,说要干一番大事业,是多亏了大哥给我们做了好榜样啊。”

    “嗯。”李青目不斜视,余光扫射一圈,并没有看到那位想见又不敢见的人。

    果然话不投机。二皇子心下腹诽,笑容未变,道:“其余将士们呢?”

    李青身后不过二三十人,递上来的折子可是说带了数千人回来的。

    “驻扎在城北十里处。”

    一棍子下去打不出几个屁来,二皇子也懒得跟人客套:“那么还请大哥交出兵器,下马步行入宫了。”

    “嗯。”

    宫规如此,李青也没想与二皇子为难。然而二皇子却不好相与。

    “此去奉天殿距离深远,大哥与几位将军们路途辛苦,可需派人以步辇相送?”

    “不必,”李青瞥了他一眼,冷道,“快走便是。”

    述个职还要坐步辇,他是嫌乾帝还不够厌恨自己吗?果然是从小坏到大。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