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0(1/1)
“那有这么简单?羽翼未丰?孔有德十万大军覆灭、湖广失陷后,那南明小皇帝的羽翼就已经丰了!我听闻他在南边招揽流民屯垦皇帝,还把自家的什么皇庄,还有那些个藩王的王庄、卫所土地全部征收拿出来给流民耕种,还减租减负,革新吏治,河南、江西、川中有不少汉人百姓都偷偷潜逃,只为跑到南廷辖地去!若非我查得严,恐怕川中早就跑空了!”这话当然太过夸张,这年头的人安土重迁,一般不轻易背井离乡,但说得却也是事实,部分活不下去的江西、河南等地百姓却实偷偷往湖广方面跑。以满清八旗贵族们的文化水平,想让他们认识到海贸、近代化金融财政的重要意义,恐怕很难,但这些立竿见影的农业政策他们却是懂得的,毕竟一些屯垦政策,当年皇太极在辽东等地也曾励精图治过。范文程正色道“摄政王,长此以往,这朱由榔,就是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现在的北方,人口已经不足昔日万历年间的一半,也就山西、山东两省还有两三分元气,其余各地,说是赤地千里也不为过。如此一来,入关后迅速生活腐化的满清宗室、八旗贵族们想要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除了江南,其余哪里能够供养?而且眼下清军各地七八十万大军,仅靠北方怎么可能养得起来?江南才是主要的财政支柱,一旦这根支柱崩塌,后果不堪设想。做完所有安排后,多尔衮紧接着问道“既如此,大家觉得明年何时用兵为妥?”宁完我回应道“北方中原等地这两年逐渐恢复生产,可在九月秋收以后动兵,以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四面合围,必能全功!”所谓恢复生产,并非是向南边明天那样招揽流民垦荒,免徭役、清赋税,而是因为河南、北直等地,大片土地被八旗军士和贵族们强占,圈为私人庄园,并将当地百姓变为自己的包衣农奴,他们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私人庄园抛荒?所以北方诸省就在这种奇特的方式下,开始逐渐恢复农业生产……当然了,这种经济生产恢复和被强征为农奴的老百姓是没多大关系的,但毕竟不是有粮食产出了嘛。多尔衮颔首“那便按此下旨吧!八月之前,各地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命多铎为都督东路领军亲王,洪承畴为副手,总摄江南、浙江、江西、福建诸军;济尔哈朗为都督中路领军亲王,勒克德浑为副手,总摄湖广、河南;豪格为都督西路领军亲王,吴三桂为副手,总摄四川。”所有参战清军正式分为三个战区,分别由三名亲王统领,以东路军最强,占了一半以上兵马,中路军和西路军更多只是协助。就在清廷这边如临大敌,全面动员,要倾举国之力围剿南边的明廷时,肇庆却依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从大臣到百姓无不弹冠相庆。甚至肇庆和广州等地的不少城中商贩自费购买大红鞭炮,在街道上“噼里啪啦”放起来。因为一个好消息刚刚从肇庆的丽谯楼里传出来怀胎十月的皇后王氏,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皇子慈煊,民心向背肇庆城丽谯楼内的院落里,行宫中的宫女和内侍已经忙活了好几天。朱由榔登基后,并没有像之前南京的弘光一样,大肆搞什么“选秀”,扩招宫人,相反,将大量原本桂王府的宫人内侍都遣散了,只留下不到四十名宫女和二十多个内侍用来照顾太后、皇后和两名后妃。为了照顾怀孕的皇后王芷,朱由榔才不得不在广东招募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弄婆和女医。明朝是有女医生的,因为这个年代女性如果患有妇科疾病,往往难以对一般大夫启齿,所以一些出身医家的女性便以专门为富贵人家女性看诊为业。最出名的便是明中期的女性名医谈允贤,她甚至还专门着作了一本妇科专着,称为《女医杂言》。好在生产过程有惊无险,胎位也正常,这年头妇女生产死亡率奇高,可以说是在鬼门关过一遭,能够顺利分娩,也算是老天爷保佑了。尤其当得知是个男孩时,太后马氏欣喜万分,倒不是重男轻女的问题,而是说对于朱由榔这个刚干了一年的新皇帝而言,一位继承人实在是太重要了。当初朱由榔打算御驾亲征时,为啥一堆大臣官员要死要活,就是因为国家无本、天子无储啊!对这一点,那些经历过天启、崇祯、弘光几朝的旧臣们体会最为深刻。当初北京失陷后,南京这边却因为继承人问题闹成一锅粥,其中当然也有嘉靖、万历以来党争遗留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儿子没能逃出来。但凡崇祯能提前把一个儿子送到南京,什么江北四镇、东林阉党,争立储君、互不买账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太子乃国本也。
朱由榔同样欣喜万分,这还是他两世为人,,说什么明朝皇帝姓朱,所以朱元璋下令,民间不准称呼为猪,甚至还不让杀猪、吃猪肉。这种言论在后世相当一段时间内大行其道,乃至于当时他的父辈们都深信不疑。但一问瞿式耜才知道,这说法根本就是放屁!毫不夸张的说,有明一朝,就是历史上最不讲究避讳的朝代。不仅姓氏不用避讳,就连皇帝的名字都不必避讳!朱元璋还专门就此发过甚至,言道“二字名不偏讳”,也就是说朱由榔这三个字,除非你非得作死直呼皇帝大名,否则只出现其中任何一个字都不算避讳。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典型的便是明成祖朱棣,诗经里面有一篇题目就叫做《棠棣》,也没见着让改啊?以至于明朝学者感叹“如文皇御讳,诗文中多犯之”,谁t追究这个了。至于所谓避讳猪字的传言实在鬼扯,事实上,只有当年不正经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下旨干过这事,结果圣旨发出不到三个月,就被首辅杨廷和给顶回去了。恰恰相反,清代的避讳制度才是最严苛的,最典型的便是如康熙名叫玄烨,于是人家《道德经》里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硬是被改成了“元之又元”,雍正叫做胤禛,于是史书里宋太祖赵匡胤硬是被改成了“赵匡允”,还有史书里的各种“胡”、“虏”、“夷”等等游牧民族称呼,都得改。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令人啼笑皆非。而在明朝,真要按清朝那种避讳法,或者是后世某些人“明朝不能叫猪,得叫彘,否则要杀头”的智障说法,那当年他朱由榔当年不和崇祯皇帝朱由检犯讳了?怎么既没被砍头,也没有改名啊?这小子出生的也是时候,还有几天就是元旦了(古代管今天的正月初一春节叫做元旦,清末袁世凯为了引进西方历法,才将元旦这个传统节日从正月初一改为西历的一月一号,反过来把正月初一唤作春节),在宫廷内务用度上一向非常抠门节俭的朱由榔,这回一改往日作风,硬是拿出了几千两银子,让内侍采买定做大量烟火,在肇庆城中鸣放十日,与民同乐。正值新年,自崇祯以来,在战争的拉锯和阴云之下担惊受怕了多年的百姓 密谋新年伊始,不同于两广、湖广等地的喜庆,清廷统治的地域中,由于满清朝廷越加沉重的摊派和大肆扩军,本就被战争摧残过的百姓生活愈加艰难。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城郊,一处僻静的院落内曾经弘光政权的内阁辅臣、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姜曰广,惊喜地打量着眼前来人。坐在他对面的是一名普通士子打扮的年轻人,今日一早,就以“原南京故旧学子”的名义造访自己,他当时还疑惑,自己当年在南京卷入党争,被马士英等人踢出了朝堂。紧接着江南沦陷,便干脆在南昌隐居,已经很少有故人前来探望了。等他将信将疑的让门子把人带来,就更疑惑了,因为自己都没见过这人啊,正待要逐客之时,这年轻士子却是让自己屏退左右,姜曰广当即照办,因为他清晰的看见,那士子在桌案上用手指画了个“明”字。“你是肇庆派来的?”“回禀姜阁老,在下为锦衣卫探马司中任职。”(探马曹好像有点难听,还是司比较顺眼)“你此番来所为何事?莫不是天子要派大军收复江西了?”姜曰广闻言欣喜,当初自己被排挤出朝堂后,就一直想着回去,结果形势一天比一天糟糕,眼看着大明就要玩完,更加绝望了,只想着就此结舍隐居山林,做个“前朝遗民”。但年前,桂北大捷和湖广光复的消息传来,整个江南都陷入了空前震动当中,曾经萎靡的抗清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浙闽山区和安徽南部许多早已不满清廷统治的士绅纷纷勾连起来,反抗清廷的税收摊派和剃发令,影响颇大。姜曰广同样也动了南下肇庆出仕的想法,但作为当年的东林党大佬,肯定不能就这么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怎么也得让内阁和天子请一请吧?结果,也许是干脆就忘了,也许是朱由榔对待东林党人的态度让有心官员明白了风向,满朝上下似乎都忘记了这位尚在江西隐居的原弘光朝阁老。直到锦衣卫的赵纪、雷潜等人接到朱由榔指示,开始部署渗透江西、山西、江南等地任务后,才想到了这位前阁老。姜曰广本来就是江西南昌人,在本地很有威望,姜氏也是本地的名门望族,人际关系网相当广阔,即使是和满清,清廷出于统治的需要,也往往会和地方的豪族们有不少往来。这是一个极佳的突破口。“朝廷的确打算在今年出兵,不过不是现在,至少还有几个月,在下此来,是希望得到阁老的帮助。”“哦?有何需要但说无妨!姜某曾为天子辅臣、世受国恩,理当为国效力。”姜曰广目光闪烁,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自己重返朝堂的绝佳机会,之前虽然自己的资历也不浅,可说一千道一万,当初天子危在旦夕,清军兵临两广,光烈朝廷初创之时自己没在啊,少了这份从龙之功,就算去了肇庆,恐怕也得不到重用,反而还会受人讥笑,徒白损了自己这个前阁老的颜面。如今却是不同,如果自己果真能够在江西做出些什么来,届时有了这份滔天功劳,再回朝任事,加上自己的资历,就绝非能够轻易打发的了。那年轻人细细解释道“阁老知道,江西表里河山,是江南门户,南昌、九江、赣州都是雄城,易守难攻,若是日后我大军东征,恐怕要吃苦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