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23(1/1)

    于是乎,刚刚入城没两天的明军再次开拔,光复前军刘体纯等三个师南下驰援李定国,合力解决掉博洛,剩下光复中军和光复海军一齐北上,剑指淮河流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下)从地理上看,自长江中下游往北的江淮防线,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南直隶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正如后世淞沪会战的某位“飞将军”一样,临阵脱逃这种事为何是死罪?就是因为有一必有二,一个人的勇气一旦丢失,就很难找回来了。最后明军数路,在投降的清兵迎接下入城,谭泰倒是有骨气,誓死不降,带着近千亲信死守城内,甚至还学洪承畴打算放火焚城,好在明军动作够快,没让他造成太大破坏,迅速击破,将其围困于府衙之内。最后战至仅剩数十甲士,其人身中数创,困守府衙之中。当年松锦之战,就是谭泰亲率四百精锐,从小凌河直抵海边,切断明军退路,生擒洪承畴,入关后,其人又和原明廷降清文官士绅们走得近,在满洲贵族当中,属于是罕有文化人。见大势已去,谭泰倒是也不怕死,留下遗言“昔日闻京师诸多相公言语,直道关内亦有雄才,尚且不信,如今果能死于雄主之手,倒也无憾!然某深负国恩,焉能如鼠辈苟全?愿悬此头,北盼王师再复江南!”随面北跪地,引刀自杀。与此同时,东面的庐州府,经过数日拉锯,双方各自留下上千尸体后,直通合肥城下的壕沟终于建成。一声轰隆巨响焦琏、刘国轩部鱼贯而入,厮杀声响彻云霄,无数旌旗、刀矛滚水般涌进城中。济尔哈朗的援兵终于抵达庐州西面的麻城,勒克德浑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合肥、安庆的失陷,已成事实。同时,清廷山东方面终于接收到了南京失陷的消息,正在山东的承泽郡王硕塞亲领镶红旗七千人,外加山东绿营四万南下,加强徐州、淮安一线。济尔哈朗也不顾一切疾行而来,与已经退往凤阳的勒克德浑会师。自此明军北向追击残敌的兵锋才正式告一段落,打到这个份上,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都没有余力和把握继续打下去了。

    南北对峙的铁幕,缓缓拉开。 内间(上)浙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末端,处在平原和丘陵的交界地带,故而自古以来既是产粮重地,又是桑织之乡,再加上海岸线崎岖曲折,港口众多,兼有渔盐海贸之利,在宋代完全开发之后,就是此时天下一等一的富贵乡。但所谓浙直一体,浙江从地理上,却不同于江西、山西、四川、陕西那种得天独厚的地形,属于是无险可守。尤其是北面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的核心区域,基本上一马平川,只要对方控制长江两岸,南下浙江几乎毫无压力。整个浙江,唯一能够具有一定战略支点作用的,只有衢州和金华两府,两府之间构成一个丘陵地带中的小盆地,可以扼住浙南山区,与江西交汇,向南可以从仙霞关进入福建。而此时,清军在江南的最后一股孤军,端重郡王博洛,正困守此处。几乎在江北明军节节胜利之时,南面李定国与多铎的战斗也进入尾声。李定国近四万人马急行军南下突袭嘉兴府,三日既克,兵逼杭州。博洛将仅有的五万大军聚集在从杭州到绍兴的核心地带,但两军正面对峙之时,曾经被朱由榔作为一步“闲棋”,落在浙东、浙南的吴王兵马却起了大用。张名振、张煌言、王翊等人迅速,水陆相济,围攻沿海府县策应李定国。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在广东方面全力支持下,此时的吴王系人马已经达到三万多人马,并且吴王之下文武,大多本就是浙江本地士绅豪强,趁博洛主力聚集杭州、绍兴之际,立刻联系当地反清士绅,里应外合,一举收复宁波、温州两府沿海诸多地域。浙江地形图更兼南京光复的消息传来,李定国马上让人到处散播,清军绿营中的南直、浙江本地士卒顷刻间动摇不定,各府县反清运动愈演愈烈。而在外围,由于整个江南的战事都基本平定,江西、福建也腾出手来,王夫之让姜曰广留下主持江西大局,自己亲领一万新卒自饶州向东围堵博洛西退后路,张家玉也在收编了福建抗清义军和反正绿营以后北上浙南,与张名振等人会师。赣、闽、浙、直四省兵马合计过十万,也算是给博洛一个体面的死法了。战斗过程毫无疑问,虽然博洛麾下镶蓝旗精锐奋力一搏,在绍兴打了两个颇为有声有色的反扑战,但依旧无法改变大势。光烈二年十一月初三,清军退守金华、衢州与此同时,江北的济尔哈朗、勒克德浑、硕塞派信使南下,希望和明廷谈判,放博洛所部三千多八旗北上,被朱由榔拒绝。十一月初七,李定国为首,光复左军、前军,以及吴王麾下张名振、王翊等部、张家玉所部、王夫之所部,合计八万多人,将四万残兵堵死在了衢州、金华盆地当中。-------------------------------------金华城中,胡子拉碴的博洛刚刚酒醒,自从退到金华后,其人便在城中大掠妇女,纵情享乐,下边的部属驻防也懒得管了。如今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四万清兵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别说能不能打过明军,恐怕就连清廷,也已经彻底抛弃他们了。博洛和尼堪一样,是努尔哈赤之孙,虽非嫡嗣,但满洲游猎民族,倒也不讲究这个,于满洲京(副都统)之下,是此行中博洛之下八旗军职最高者。但这个杜尔德却并不讨博洛喜欢,以前尼堪还在时,博洛都是以尼堪为副将,对杜尔德不假颜色,直到尼堪率部西行被歼,杜尔德才临时和博洛搭班子。至于不喜欢的原因,乃是由于出身问题,因为杜尔德虽然也是满洲人,却非建州女真,而是海西叶赫部之后,叶赫部与爱新觉罗氏素来有世仇,后来努尔哈赤为图吞并,背弃降后不杀的诺言,斩杀叶赫部酋长布扬古,彻底兼并其族,将叶赫部部落民迁徙到建州,编入八旗。杜尔德便是叶赫那拉氏的子孙,原本皇太极以后,通过一番高明的“统战政策”,已经将海西各部彻底融合,消除嫌隙。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博洛其人性格和多铎类似,素来自居太祖宗室血脉,对这帮海西的“穷亲戚”不怎么瞧得上,其中也有着女真诸部统一太快的后遗症在,毕竟清军入关距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也才过去了二十多年,一代人都还没过去呢。还未等博洛骂完,外边一阵振甲之声传来,却是杜尔德已然亲至,肃然拱手朗声道“王爷,义乌丢了,李定国大军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侦骑来报,张名振从台州登陆,正在翻越仙都山,是往南退还是往北进,还请王爷速速决断!”博洛闻声酒醒了,许多,却是更加愤怒“杜尔德!你在跟谁说话!这是奴才该有的样子吗?”事实上,满洲并非简单的西夏、辽、金那种少数民族汉化政权,而是带有相当的军事贵族奴隶制色彩,这种奴隶制不仅体现于对汉人的,也体现为对蒙古和其它女真部落,甚至自己部落中那些非军事贵族的平民身上。那些东北地区被兼并征服的其他渔猎部落和蒙古诸部中,最底层的平民奴隶,不会比关内的汉人受的压迫少,甚至过得更差。即使是在同族当中,相当部分的女真部落民们,也就是个“包衣”存在罢了,“亲不亲,阶级分”,入关之后,原本“士气骨鲠”的江南士绅们,通过几十年的媾和、同化,照样能成为满清统治阶级的一员,而大兴安岭里的野人女真们,该打猎还得打猎。杜尔德面色一涨,险些发作,最后还是忍了下去,闷声请罪道“奴才无礼,请王爷责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