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0(1/1)
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驸马齐赞元。全部遭受清算当然,由于罪有轻重,这些人的处理也不一样,比如为首的朱国弼直接全家发配海南卫,日后若是朱由榔有兴趣开拓海外,说不得就成了 抄家(下)不过朱国弼等人倒也不必沮丧,因为马上又有人来陪他们了。不仅只是勋贵,某些“气节骨鲠”朱由榔也没理由放过,卖主献城这种事,即使放在他们文人的价值观里面,也是该自裁谢罪的,当然,这些人恐怕是没这个勇气。只可惜,带头投降的内阁学士王铎早在明军东征之前,就非常果断的跑到北京去了,还被多尔衮任命为礼部汉尚书兼宏文院学士,编修所谓“明史”。剩下的如弘光朝礼部侍郎梁云构,同样在北京当上了户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原兵部侍郎李绰北上任职工部侍郎。要说文化人还是聪明,早在朱由榔桂北之战后,原本那些于多铎南下之时,“立有功勋”的文官,大多已经找了各种关系,跑路北方了。相较而言,反而是钱谦益这类人比较尴尬,一方面,当初南京投降之时,身为礼部尚书的钱谦益的确是带头了,但另一方面,降清之后,钱谦益又没有人家王铎、梁云构之流“识相”,在北京干了不到半年就辞职归乡。这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钱谦益一回南京就被洪承畴派人监视,后来还和浙东方面的朱以海政权不清不楚,被牵连入狱,又关了一年大牢才归往江南。朱由榔对于钱谦益其实谈不上什么愤恨,毫无疑问,对方的确是贪生怕死,可谁又不贪生怕死呢?当年清军大举南下,扬州屠城,数十万生灵涂炭,明廷看起来还有十几万大军,其实早就都是惊弓之鸟,皇帝都跑路了,那些个军头们怎么可能会给搭上自己的性命?真论投降,那有人可太多了,至少在剃发令下达之前,老百姓也是倾向于投降的。从历史上看,钱谦益降清后,其实也没造成太多破坏,当时降清的文武官员太多了,但事后主动辞职不干的,还真没几个,钱谦益就算其一,并且后来也为永历政权、鲁王政权和郑成功等抗清运动给予了不小资助。但是,降了就是降了,这是无可争议的罪责,钱谦益身为礼部尚书、东林党魁,没有抵抗就是没有抵抗,纵使他有万般理由,日后再怎么补救,也无法改变那一天的所作所为。身不由己不是理由,否则,朱由榔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人家常延龄、刘孔昭、沐天波,还有陈子龙、夏完淳这种人?人家难道没有身不由己?故而,朱由榔的处理是,不杀你,但也不会用,抄家,革去功名,一把岁数,自己了却残生吧。当然,这也还有另一个缘故,钱谦益是瞿式耜的老师,无论如何,朱由榔还是比较在意自己这个亦师亦臣的首辅的,如果钱谦益死在瞿式耜任职期间,肯定会受人议论,这年头师徒关系犹如父子,有时候比君臣还重要,就算瞿式耜没意见,也会对他的声誉造成影响。老瞿这几年为自己殚精竭虑,朱由榔不愿意让他背受不该有的骂名。等李景兴亲自带兵上门时,钱谦益府上大门已经打开,其人免去衣冠,主动束手就擒,看来早就知道自己的结果了,倒也不必李景兴多费麻烦。身侧一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美艳妇人,身着青色布衣,沉默不语,只是扶持着已六十多岁的钱谦益离开。李景兴挥手,兵丁涌入府中,查抄财产,贴上封条。几个儿子倒是想上前阻拦,但被钱谦益制止,这一刻,他倒是有某种解脱般的快感。-------------------------------------坤宁宫后面的内花园,原本许多碍事的崎岖山石之类被朱由榔让人搬走,空地被开垦成了菜园子,还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至于中间的亭阁之外,更是被清理出来,立上草垛箭靶,朱由榔每日辰时在此练箭,这年头弓箭还是蛮管用的。尤其是之前被多铎射中一臂,虽然好在铠甲精良,伤势不重,休养一两个月后,也好得差不多了,但依旧被朱由榔视为耻辱。皇后王芷带着几个宫女在菜园子那边看了看,朱由榔非常有兴致的在内花园的菜园子里搞起了“大棚蔬菜”,结果说出这个想法后,才被告知,这年头早就有“大棚培育”了,早在汉代便已经有了,当年北京紫禁城内皇室冬日蔬菜供应,就是靠这“大棚”培育的,只是成本太过高昂,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朱由榔捻起一羽,张弓搭箭,面对数十步外的靶子,仔细瞄准。“嗖!”放下弓后,身侧皇后走了过来,手中捧着一盘刚摘下的蔬果,二人却不是直接吃,朱由榔颇有兴致的和妻子一起,洗干净蔬果后,将其切片,用自己早就预备好的烤架、铁签、调料之类弄好,再加上早就让御厨腌好的羊肉、鸡肉,竟是整上了烧烤。二人犹如后世野炊的小情侣般,手忙脚乱弄了好一阵,皇后原本对于自己丈夫某些无厘头举动深恶痛绝,但毕竟也只是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很快就被带歪了,总是有娇憨可爱一面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初春未至,天气依旧显寒,夫妻二人在凉亭之下,烤着炉火,吃着烧烤倒也惬意。外面,李景兴换下甲胄,身着官袍,前来觐见。李景兴算是“内臣”,没太多讲究,只是征询同意后就走了过来汇报“陛下,查抄之事,已经基本了解。”朱由榔啃了一口手中撒了辣椒面的烤茄子,穿越明末就这点好,辣椒已经传入中国,但此时的辣椒,更多是被当做一种观赏植物,或者入药,很少有当做食材的。自己让御厨拿辣椒做菜时,很是让见多识广的大厨们愣了好一阵,皇后王芷也是对自家丈夫的稀奇古怪表示无语,差点没请两和尚道士来做法事。但很快,朱由榔发现,这位出身苏州的皇后,居然比自己能吃辣……丢人,太丢人了。不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由榔行事朴素,不喜欢搞虚架子,由于许多大臣入宫奏对时赐宴和皇帝吃饭,天子喜欢吃那种名叫“番椒”的红果子,而且还给这玩意起名“辣椒”的说法迅速传开。南京城中许多酒楼,便开始收购这玩意,让自家大厨很是研究出了几道菜,打着天子的名头宣传,颇受欢迎,一度抬高了本就稀少的辣椒价格,有精明的农民和商人,便种植贩卖此物,竟是形成了一条不小的产业链。
对此状况,朱由榔哭笑不得,他都能想得到,日后以清淡雅致、中正平和为特点的淮扬菜,怕是被自己给摧毁了,想象一下,两百年后,“南京麻辣火锅”风靡全国……“嗯,抄得多少银子?”他对朱国弼、钱谦益之流不怎么感兴趣,关键还是银子。“计有金两万七千两,银一百七十九万四千余,各类珍玩宝物六百箱,具体价值还在估算,理应不会低于六十万两。”“就这么点?”朱由榔皱眉,这些玩意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两百四五十万两的样子,不能够啊,这帮南京勋贵积累十几代人,不比许多宗室藩王差,抄了这么多家,怎么也得有四五百万两吧?李景兴解释道“这些人确实大多家资丰厚,但清虏毕竟在南京已有两三载了。”朱由榔这才颔首,说的也是,就算有更多的,多铎和洪承畴他们怎么会放过?现在这些钱,恐怕大多也是这帮人事前藏起来,清兵退走后才敢挖出来的。只可惜肥了清兵。“先不说这个,你去让人把谢颖叫来,饿了吗?拿几根羊肉串去。” 内外(上)有了人住以后,南京的紫禁城面貌还是改变了许多,原本荒芜的宫殿、花园被皇后带着人打扫了一番,将坍塌、破损的建筑清理,除此外,朱由榔可以不在乎,但太后无论如何也是要安置好的,故而西宫是。难道能制定出适当的政策,做出正确的决断吗?手中权威越大,朱由榔就越加小心,越加如履薄冰,生怕哪天就变成胡亥、杨广那种不惜民力,对自家百姓经济状况没有逼数的人了。所以,他需要一根触角,去替他越过层层官僚机构,深入社会基层,帮自己调查了解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最差的便是浙江了!”说到这里,谢颖都有些生气,放下了手中铁签“浙江离得近,一共看了八个县,除了杭州的两个县好一点,其余各地,不少阳奉阴违。”“浙江士绅不同于湖广、两广,不少人家,一踏入门去,就是两三座进士牌坊摆在那,有些家族和朝中官员本就有千丝万缕联系,有些则是在地方经营十几代,早在两宋之时,就是豪门大族了。地方知县别说查税、查田,到任第一件事,怕就是得准备礼物,登门造访!”“以嘉兴平湖为例,地方丈量土地、清理皇册根本就是走走形式,县中大族和县衙勾结,仗着本族人口多,直接把土地挂在族中佃户名上,但其实谁都知道,土地还是地主的,佃户还得按四六交租。”“四六?地主四成?虽然有点过分,但也不算违纪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