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4(1/1)
这是商机啊!尤其是荷兰,先后四次企图抢夺澳门,差点得手。到时候葡萄牙人都已经在大明内地开公司了,荷兰人只能在市舶司的自贸区眼巴巴望着。爽!于是瓦希基光速回到澳门,马上召开议事会,说服所有议员后,又立马折返香山。光烈三年,十一月初八明葡双方于香山县衙,正式签订协议。此后,这份《香山协议》成为大明对待外来居留人员的处置范本。 对于大舰队的渴望香山协议签订以后,壕镜的葡萄牙人,必须在两个月内解除武装,并在理藩院登记备案。瓦希基说服议事会后,原本的澳门葡萄牙产业,改组为两家公司,分别是“泰西远洋贸易公司”,和“佛郎机进出口贸易公司”。两家公司分别在督商署挂牌,并向大明本土商人招标,融资三成股份。最后,前者被大明海务公司,以十七万两资金入股三成,后者的三成股份被几家闽商企业瓜分。这两家大明境内最早的外资企业,于广州挂牌经营。也许是为了向其他西方国家炫耀,身兼两家公司总制的瓦希基力排众议,花了几万两白银,在南京城外设立公司分部。这下子彻底引爆了其他殖民势力,尤其是荷兰。从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积极寻求中国大陆的殖民地港口,侵占台湾后,依旧不足,前后四次企图攻占澳门。荷兰、西班牙、英国联合向明廷发函,表示希望明廷平等对待,每一个愿意和大明贸易的外国商业组织,葡萄牙在远东的规模远不及自己,凭啥就这般优待它?面对各方诘问,陈贞慧表现得很无奈“这……诸位先生有所不知啊,其实一开始,陛下是坚决拒绝西洋人进入内地的,打算直接武力收回壕镜。”“最后还是考虑到当初葡萄牙毕竟帮过朝廷嘛,我们大明自古以来,就讲一个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这才不得不行了个特例,开了口子。”“至于其他国家……那可就没办法了。”这番言语当然是在唬人,什么狗屁“知恩图报”,根本就是打算借机敲竹杠。荷兰使者皱眉道“外交官阁下,请你搞清楚,葡萄牙不过只是东西贸易间,占比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荷兰,才是大头。接纳葡萄牙,却把我们拒之门外,这是不理智的行为。”陈贞慧只是呵呵笑了笑“使者先生,我们大明的情治机构很厉害的,贵国,如果我们的情报没问题,现在在和北边的满清接触吧?”荷兰使者面色涨红,不知怎么反驳。倒是一旁的西班牙使者冷冷说道“大明的手段,我们的确佩服,但在下也希望贵国能够明白,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线路,不仅对于我们很重要,对于大明,同样重要。”“它的中断,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事情。”陈贞慧面色有些僵硬他能听出来,对方在威胁。西班牙和荷兰或许没有能力,直接登陆大明,进行战争,但并不意味着人家没办法。现在的海洋贸易,对于西方各国而言,当然重要,但对于大明而言,就不重要了么?这可是明廷现在最大的财政支柱,如果断绝,北伐也好,改革也好,还有什么办小学、建海军,钱从哪来?对于西班牙和荷兰而言,只需要从印度、爪哇、菲律宾等地调集足够多的舰队,哪怕此时亚洲地区的军舰,大多数都只有三级、四级而已,但封锁马六甲,对于明廷商船进行破袭,已经绰绰有余。甚至于,如果明廷依旧保持排斥的封闭态度,这对于已经完全步入了资本主义和殖民时代的荷兰人而言,他们不介意,远道万里,调集舰队,进行一场空前的战争。资本是温和的,只要你打开大门,它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增大贸易、追求利润。但它更是残酷的,谁阻碍他们的利润追求,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打通道路。而对于这样一场战争,明廷比对方更吃亏,因为此时的大明还没有完成统一。如果冒着财政危机的风险,和荷兰、西班牙开战,不仅会大幅削弱自己的实力,还会给北面的满清可趁之机。而对于荷兰、西班牙而言,完全可以先从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掠夺吸血,支撑几年,坐等大明财政枯竭,还要应对北面的满清,最后自己玩完。他们也许没本事直接统治殖民中国,但扶持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权还是可以的。这招如果对付以前的明朝,还真没啥用,因为人家根本不在乎,也没有啥开拓海外的雄心壮志,财政上,也只守着农业税那一亩三分地就够了。可恰恰是因为现在的大明不一样了,商业、海贸成为了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国家开始走向近代化,成为全球化贸易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威胁反而有了实际意义。虽说这样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战略这玩意,就像核武器一样,人家有,你没有,你就是得顾忌。说到底,是力不如人。如果明廷的海军可以控制马六甲,乃至于深入印度沿海,非洲东海岸。可以自己保护漫长的贸易线路荷兰与西班牙的威胁就完全没有意义。甚至对于荷兰、西班牙人而言,中国的贸易差额也并非没有替代品。在十七世纪的远东贸易中,日本的地位并不比中国低多少,一直到朱由榔大肆开海后,才有大量西洋商船转道进入中国沿海贸易,在此之前,由于和明朝的贸易只能通过走私,规模不算大,所以西方商船更喜欢前往日本贸易。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早期的明朝走私海商们,大多也是从日本起家。因为他们所需的商品,中国能产的,其实日本也大多能产,最多就是质量上不如,但欧洲买家们恐怕也搞不懂陶瓷、茶叶、丝绸之间高低贵贱的区别。尤其是殖民台湾以后,荷兰人形成了日本——台湾——东南亚的贸易联系,此时的日本,实行一口通商(长崎),当初由于国内天主教农民起义的事情,断绝了和葡萄牙的关系,但和信仰新教的荷兰人,还是走得比较近的。这也是为什么荷兰人要想方设法进驻台湾的原因。谈判陷入困顿,而得到消息的朱由榔,也 银行筹备(上)光烈四年,正月十六。年关刚刚过去,去年整个江淮以南地区的百姓,终于迎来了丰收。倒不是说粮食产量有什么突破,毕竟虽说小冰河期的气候影响,主要集中在北方,但江南地区也不乏洪旱灾害。主要原因还是,一方面明廷的税收政策相较于之前的清廷和崇祯时期,大为减少,不到一半,另一方面,度田之后,大量的佃农转换为自耕农,也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地租负担减少,有了不少余粮。所以今年江南百姓的生活压力减轻不少,各种经济形式都在恢复。秋收结束后,进入农闲时节,各地按照内阁下发的指示,开始集训民兵。民兵集训的对象,主要是分了土地的民屯户、自耕农和小地主家庭。本来是打算强制进行民兵训练的,但后来发现这样规模太大,现在的大明人口虽然减少许多,但以江淮以南而言,四千万以上是有的。(很多网上资料说清初顺治年间中国人口只有一两千万,压根就属于睁眼说瞎话,因为他们把记载的“丁口”看做人口了,事实上古代统计的丁口是指青壮年男性,一般只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不得不说,在人口和土地统计上,清朝要比明朝强太多。)如果全面推行,至少得有三四百万的民兵,而且百姓也未必乐意,这样强行推广,反而不美。所以朝廷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用减税来吸引青壮参加集训。并且参与了民兵训练的,在地方录用衙役和光复军募兵时,也是优先。集训时间也不长,每年不到两个月,一般以十六岁以上,至三十岁的青壮。最多集训四年。其实并不能训练出什么精兵,但却可以培养基本的纪律性和组织度,这样的话,如果日后征召进正规军,就不用再从头训起了,只需要熟悉武器装备,就能有初步战斗力。民兵训练主要是兵部在抓,这算是军权改革之后,并不为数不多的权利之一了。兵部预计,各省大概能组织一百三十万左右的民兵训练,从秋后到初冬,历时五十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