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节(1/1)
&esp;&esp;咔。
&esp;&esp;还是没开。
&esp;&esp;“呵呵,我看你还能藏多久。”
&esp;&esp;现在林弦已经忍不住想笑了,错就错呗,就剩不到2000个密码组合了,正确密码还能藏多久?哪怕你是0000,也最多藏2000次了。
&esp;&esp;这么长的穷举破解时间都熬过来了,最后这一千多个,有什么熬不住的?
&esp;&esp;林弦继续仰着头。
&esp;&esp;一个一个搓动密码转轮,继续尝试密码。
&esp;&esp;咔。
&esp;&esp;咔。
&esp;&esp;咔。
&esp;&esp;那边,高阳几个狼吞虎咽,总算把嘴里的一坨咽下,然后又拿起一坨:
&esp;&esp;“你说,1976年,消失的那个长相和楚安晴一样的女孩,咱们能找到是谁不?”
&esp;&esp;“绝对找不到,不用想了。”
&esp;&esp;咔。
&esp;&esp;咔。
&esp;&esp;林弦继续尝试密码锁组合。
&esp;&esp;上面的数字继续变小。
&esp;&esp;1961。
&esp;&esp;1960。
&esp;&esp;1959。
&esp;&esp;……
&esp;&esp;“1976年太久远了,你要知道,中国在1984年才开始实行第一代身份证制度。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合适,但那个年代能证明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也就只有粗糙的户口本而已,上面也没有照片……所以你肯定是找不到1976年的楚安晴的。”
&esp;&esp;“更别说,你可要考虑到出生在国外的可能啊,这次可能就是赶巧了,连续两个千年桩都出现在国内。现在样本太少,未必不可能有千年桩出身在国外。”
&esp;&esp;林弦想到了。
&esp;&esp;她就说过,她是在国外出生的,美国布鲁克林。
&esp;&esp;咔。
&esp;&esp;咔。
&esp;&esp;手里的密码转轮继续滑动。
&esp;&esp;高阳叹口气,拿纸巾擦了擦嘴:
&esp;&esp;“那你说,这千年桩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就算是真的要打1000年的桩,总要有个开始、总要有第一个桩吧?”
&esp;&esp;“1976年……再往前24年……是……1952年!”
&esp;&esp;1952?
&esp;&esp;林弦眨眨眼睛,这莫名有些熟悉的年份。
&esp;&esp;这不是……
&esp;&esp;写实派画家亨利·道森,在布鲁克林给爱因斯坦画画像、创作《忧伤的爱因斯坦》的年份吗?
&esp;&esp;低下头。
&esp;&esp;张雨倩的密码锁日记本上,四个密码转轮刚好拼凑成1952的密码组合。
&esp;&esp;林弦犹豫了一下。
&esp;&esp;拇指按上去——
&esp;&esp;咔哒。
&esp;&esp;一声脆响。
&esp;&esp;闭合了24年的日记本密码锁……
&esp;&esp;应声而开!
&esp;&esp;第13章 vv的留言
&esp;&esp;嗯??
&esp;&esp;林弦看着手里弹开的密码锁锁扣。
&esp;&esp;一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esp;&esp;“开……开了。”
&esp;&esp;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早知道通过穷举法,迟早把这一个小小的密码锁打开。
&esp;&esp;但是。
&esp;&esp;当真正打开的时候,还是免不了有些激动,满满的成就感。
&esp;&esp;“卧槽!居然开了!”
&esp;&esp;高阳也顾不上吃喝,直接擦擦手一路小跑过来,把日记本从林弦手上捧过,上下打量。
&esp;&esp;“1952……咦奇怪了,为什么是这个密码?正常一个十几岁二十岁的小女孩,会把密码设置成这个年份吗?”
&esp;&esp;“话说林弦,1952年是什么特殊的年份吗?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或者说比较著名的事情吗?”
&esp;&esp;林弦摇摇头:
&esp;&esp;“我历史一般般,你这样问我,我还真一时想不起来,1952年有发生过什么大事。既然张雨倩是这么喜欢音乐的一个女孩,是不是1952年和什么著名歌手、著名乐队有关?”
&esp;&esp;“但我回忆了一下,比较著名的披头士乐队,还有麦克额·杰克逊……应该都在1952年之后。1952年其实放眼整个世界,还是比较动乱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7年,很多地方的局部战争都还没打完呢。”
&esp;&esp;“所以理应说来,这个时间点并不是艺术的爆发期,而且第三次工业革命也还没开始,信息时代还没到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都还没出现……说起来,这个时间点还挺平平无奇的。”
&esp;&esp;“哦,酱紫。”
&esp;&esp;高阳敷衍了一声,直接捧着张雨倩的日记开始踱步阅读。
&esp;&esp;津津有味。
&esp;&esp;而林弦,则倚靠在阳台椅子上,看着窗外北京的车水马路,开始沉思。
&esp;&esp;1952年……
&esp;&esp;确实,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很普通的一年。
&esp;&esp;但对于林弦来说。
&esp;&esp;这个年份,属实有些存在感过高了。
&esp;&esp;他刚才认真回忆了一下。
&esp;&esp;1952年,不仅仅是写实画家亨利·道森,给爱因斯坦画了8幅细节完全不同的油画,《忧伤的爱因斯坦》的一年。
&esp;&esp;还有一件事。
&esp;&esp;他也是刚想起来。
&esp;&esp;《银河系漫游指南》,也就是让42这个科幻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上的科幻作品。它的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同样也是出生在1952年。
&esp;&esp;其实,42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道格拉斯·亚当斯提出的。
&esp;&esp;毕竟钢笔不会自己写书,《银河系漫游指南》里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亚当斯编的。
&esp;&esp;在《银河系漫游指南》电影里,宇宙顶级文明制造了超级计算机深思,并对它提出了问题:
&esp;&esp;“请计算宇宙、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终极答案。”
&esp;&esp;这个问题太难。
&esp;&esp;深思一直计算了750万年之久,才给出了答案:
&esp;&esp;“宇宙、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终极答案就是——”
&esp;&esp;“42。”
&esp;&esp;所以。
&esp;&esp;又是42。
&esp;&esp;还是42。
&esp;&esp;总是42!
&esp;&esp;林弦现在对这个数字都有些应激反应了。
&esp;&esp;不管是调查天才俱乐部也好、捕捉时空粒子也好、研究千年桩也好、哪怕破解一个小女生的日记本也好……
&esp;&esp;无论干什么事。
&esp;&esp;最后总会绕一大圈,最终闭环到宇宙常数42这个数字上。
&esp;&esp;林弦早就有预感。
&esp;&esp;早在他在大脸猫父亲的房间,看到那写满墙壁任何一个细小缝隙的42时……他就明白,这个数字绝对不简单。
&esp;&esp;可一直到现在。
&esp;&esp;一年多过去。
&esp;&esp;关于宇宙常数的研究,进展几乎还是0。
&esp;&esp;“距离弄清楚42的真相……到底还要多久啊……”
&esp;&esp;林弦伸了个懒腰,忍不住感叹道:
&esp;&esp;“宇宙常数,42,到底是什么啊。”
&esp;&esp;这个问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