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开发债券(5/5)

    &esp;&esp;对于这些新兴的军屯之地,黄来福改变了以往那种授田于军士们的作法,在这个小冰河灾害横行的年景,他们这种与小老百姓一样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根本抵抗不了灾害的横行,而且也非常容易又陷入自己耕地被官员及豪强侵吞的结果。

    &esp;&esp;如果这样,黄来福可以想象,最多十年,这些军屯又可能走回了原先大明军屯的老路上去。所以黄来福在这些军屯之地采用了五寨堡农场似的耕作方式。

    &esp;&esp;这些土地其实都是属于总督府控制所有。这些军士们其实便是总督府下的工人。在这些地方,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使用五寨堡良种,施用肥田农药,采用大规模的耕作方法。

    &esp;&esp;军士们每月有保底够生活的月俸,然后勤者奖,懒者罚。让他们养家糊口的同时,还保持着生活的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esp;&esp;黄来福的盘算,这种高成本大规模的耕作方法后,很快这些军屯都可以自给自足,当粮食不愁后,有了相关的原料及市场,接下来的商业及工业的发展便顺理成章了。

    &esp;&esp;很快,便会在这些屯田卫所内大规模的发展农副业,农牧业等,仿效五寨堡大畜场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进而建立起各种的食品厂,屠宰场,榨油厂等,然后对外增值销售,将农牧渔业成为一体。

    &esp;&esp;由农而稳,由工而富,而商而活,最终这些屯田卫所不但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为自己创造巨大的价值。而到了这一步,一个新兴的商业城镇便诞生了,还可以带动周边的地区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esp;&esp;……

    &esp;&esp;从万历二十七年年底,两镇内大规模的军屯同时,依两镇的五年计划,大规模的道路修建也在进行。

    &esp;&esp;大批的总督府幕员,随同两镇的工部官员,还有各道各堡的文官武将们,依黄来福的计划规划,己经风风火火地勘测从五寨堡到太原城的水泥路线,从五寨堡到大同城的水泥路线,从五寨堡到归化城的水泥路线。

    &esp;&esp;在这点上,与两镇的军屯及矿业建设不同,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们,都是非常赞同,大同镇巡抚魏允贞同样是非常赞赏,当勘测从五寨堡到大同城的水泥路线时,可说是通力配合。

    &esp;&esp;交通的重要,不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举世公认的,就是在古代,大善人的重要标志也是修路铺路,只是无奈钱粮有限,稍稍修建那种达百里之上的道路,也没有几个人有能力做到罢了。

    &esp;&esp;眼下总督府的承担了大部的资金,不需要地方上耗费多少钱粮,而修路的好处又是有目共睹的,有优良的道路从自己境内经过,便会带来多少好处?五寨堡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esp;&esp;现在有这种好事,自然是人人踊跃。

    &esp;&esp;而且总督大人仁慈,不需要两镇百姓出瑶役,而采用支粮支银的方式来用工。每天有管够的面饼热汤,每月还有不少的月银,在眼下这个灾年频繁,越来越多流民的时代,有什么比这更吸引人的?

    &esp;&esp;小民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把力气,而对于小老百姓来说,能挣钱,能吃饱,谁会吝啬卖力气?

    &esp;&esp;而且由于三条道路工程浩大,怕要建设长达数年,需要海量的用工单位,不但是两镇的富余民工被扫一空,就是远在两镇外的流民民夫们,随着消息的传开,也是被吸引,不断地涌入山西镇大同两镇。

    &esp;&esp;一时间,从万历二十七年年底,从各地流民及民户中招募来的密密麻麻的修路民夫又成为两镇内新的一道风景线。

    &esp;&esp;而多达数万的修路民夫们又吸引了外围无数的商队盘旋在外,三条水泥路需要的海量水泥又让神池堡的水泥厂彻夜不停地开工着……

    &esp;&esp;总督府独自承建三条规模浩大的水泥路引起了朝野的广泛赞誉,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任谁也挑不出丝毫的毛病,不论是如何对黄来福不满的官员们,在这点上,也不得不称赞黄来福两句,万历皇帝更是专门下旨嘉奖。

    &esp;&esp;当然了,比起这个大规模道路修建政务的好评如潮,黄来福在接下来的矿业政务经营上,则是弹劾他的折子堆得比他人还高,全靠万历皇帝在后撑腰强压着,否则他淹也要被百官御史的口水所淹没。

    &esp;&esp;秉承黄来福的一惯强硬,在万历二十八年的正月时,他便宣布没收山西大同两镇内所有非法矿主的矿山,接下来更是派出经验丰富的宁武营进行武力接受镇压,到处是杀得血流成河。

    &esp;&esp;据不完全统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死在宁武营枪炮下的两镇非法矿主高达百人,非法武装矿丁高达三千余人,没收非法矿主的财产多达两百余万两银子。宁武营参将刘全利的名声,紧跟黄来福之后,可止小儿夜啼……

    &esp;&esp;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600年2月28日。

    &esp;&esp;报经万历皇帝同意后,黄来福各遣军士及流民一万,在离山西镇及大同镇边塞外数百里的东胜卫、镇虏卫、云川卫故地上复设新的城堡军营。

    &esp;&esp;东胜卫、镇虏卫、云川卫原塞外三地明初时属山西行都司管辖,明中叶后,大明势力内缩,更由于补给不易,加上当时蒙古人骚扰严重,所以三地及附近卫所全部放弃,大明势力缩回长城之内,也因此大明繁华内地承受了百年的战火。

    &esp;&esp;眼下三卫恢复,不但使大明防线大幅度北移,有力防护了山西镇及大同镇等地的安全。而且这种复土之功,是每朝每代,任何一个君王都所期盼的。

    &esp;&esp;复卫不久后,万历皇帝专门以此告祭太庙,百官们也是纷纷上表祝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