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1)

    “臣明白!臣必竭诚尽忠,不负陛下所托!”韩信诚恳道。

    “张良是你的副使,有事多问问他的意见。”李世民叮嘱完成,取下太阿剑,递过去。

    所有人都愣住了。张良悄悄在背后提醒了韩信一下,年轻的将军才醒悟过来,受宠若惊,手足无措,连忙摊开双手,手指都在控制不住地微颤。

    “这是始皇陛下的太阿剑,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传到我手里,本来打算用来出征的,但是想想,你比我更需要它。”李世民温和笑道,“我为天子,人尽皆知,谁也不敢忤逆我。但你年轻,资历浅,百越那边难免有不知轻重的看人下菜碟,怠慢于你。你此去,代表的是朕,是朝廷,是大秦,所以朕绝不允许有人侮辱大秦的使者。——太阿剑便借给你,陪你走一趟,它的剑刃很锋利,用来斩逆臣再合适不过了。”

    【这可是天子剑啊韩信!这是多大的荣宠!你这辈子值了呀!】

    【这是不是等同于现代种花家最高领导把国旗披你身上?】

    【想象了一下,族谱从此得从我这儿单开,祠堂我的名字得摆正中间,那头香必须得是我的!纪念碑上也得有我名字!】

    【区别大概就是,国旗不能直接杀人,而太阿剑能。】

    “正好奉常在,各卜个吉日吧,就近一点。”李世民慢慢笑起来,“我在咸阳,等你们的好消息。”

    打匈奴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算一算,也没几个月了。

    打仗,从来都不是说打就打的。

    出门旅个游,还要查路线做攻略带装备呢,何况打仗?

    送走郦食其嬴阴嫚和韩信这三波人后,李世民和蒙恬的通信就多了起来。

    上郡离得远,除了军报,平常也就一个月能收到一封蒙恬的奏,但近来不到十天就能收到一封,都是在讨论草原的动态和战略准备。

    李世民回复他,就不像回复刘邦那样轻松随意,有时候跟老刘一句“你看着办吧”就能打发。

    刘邦圆滑世故,聪明得很,小团体个顶个厉害,还能处理不了郡守那点活计?

    谁要是让他吃点亏,要不了几天他就能想方设法找回场子来,不把对方扒层皮不结束。

    所以那个前韩国公子韩成,没多久就被迫自愿到了咸阳。

    李世民特地召他进宫见了见,和蔼可亲道:“咸阳可住得惯吗?”

    “住得惯。”韩成小心翼翼地回答,“咸阳的商人比荥阳还多,东西市卖什么的都有,草民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要是住不惯呢,尽可以告诉我。”李世民微微一笑,“蒙恬说,上郡那边缺人,巴不得你们这些人都移民过去,举家搬迁,还能在河套平原多开垦田地。”

    “不不不,咸阳挺好的,非常好,草民很喜欢,非常喜欢,愿意和家人在咸阳住一辈子!”韩成吓出了一身汗,语无伦次地下拜。

    “心甘情愿?”

    “心甘情愿!”

    “那就去吧,告诫一下你的亲朋好友,乖一点,上郡的冬天可比咸阳冷多了。”李世民笑吟吟。

    韩成哆哆嗦嗦地离开了。

    【韩国宗室祖传的怂】

    【不怂的都死了。】

    【燕赵楚的刺头呢?这三地可都是硬骨头。】

    【燕国早就不行了,注意一下熊心和赵歇比较重要。】

    第一台黄道婆织机被造出来的时候,熊心不愿意交出全部土地迁居而谋反的消息传到了咸阳。

    与之同时到的,是长孙无忌。

    他拎着一个包装很大很严密的盒子,含笑道:“送你的礼物。”

    “什么东西?”李世民一看他笑得狡黠,就知道准没好事,瞬间警惕道。

    “好东西,你肯定喜欢。”长孙无忌鼓励道,“打开看看。”

    “孙黑。”李世民才不上他的当,“小心点,打开看看。”

    一打开,果然是“好东西。”——一颗死不瞑目的人头,得亏是冬天,不然早就臭了。

    【妈耶,吓我一跳,还好自带马赛克。】

    【这礼物也太硬核了吧?】

    【大舅哥总是这样温文尔雅,和和气气,干特别腹黑的事,跟他的名字倒是很配。】

    【和墨家那个法外狂徒的对联也很配。】

    “谁的?”李世民问。

    “你希望是谁的?”长孙无忌笑眯眯反问。

    “熊心?”李世民猜测。

    “陛下英明,就是熊心的。”长孙无忌笑道,“我收到了你的信,想着荥阳那边已经稳妥了,就带着一些礼物,准备过来帮你的忙。但是又想到,这迁六国旧贵的动作这么大,也不是人人都是软泥巴,指定就有那么几个心有不服……”

    “是你撺掇熊心谋反的?”李世民好奇地问。

    “还需要我撺掇?”长孙无忌淡然道,“我找上门的时候,熊心已经谋划杀县令抢武库了,我劝他莫要着急,先拖延时间,多招募些人手再说。”

    “然后你就找机会把他给杀了?”李世民推断。

    “塞两个墨家的人进去,再买通几个刺客,杀个熊心有什么难度?他对我又没有防备。”长孙无忌云淡风轻地回答,“他一死,正好杀鸡儆猴。把他的家人流放上郡,土地全收上来,再分发下去给百姓,粮食财产收缴国库。像熊心这样的人再多几个,玄龄兄都该高兴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