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1/1)

    ……

    皇宫,皇帝拿着刘先生写的满文和驿兵送来的,由八王大清王爷签名的求援信对比。

    不同于汉字的横、撇、竖、勾~,极有框架,满文……,是由线、字头、字牙、点、圈等组成,看着好像每个都差不多,但事实上,绝不一样。

    皇帝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比。

    真的是越看越满意。

    “皇上~”

    董孝全都等急了,“这字早被翰林院的吴大人等看过,绝对的笔迹相仿。”

    “唔,干的不错!”

    皇帝笑了,“回头你给改个名字,或者让他另外起个名字,只要不叫刘元,其他什么都行,顺天府另外给办个户籍,他家人的灵牌也都可以请回去。”

    皇室祭祀,祭的是皇家血脉。

    他家人能抢到的香火肯定少。

    “另外,朕给他两个人,今年的恩科……,他想下场就下场,不想……,朕另外赐出身。”

    昨天他们一直聊到上朝,皇帝这一会的黑眼圈还重的很,“告诉他,朕先放他十天假,了了私事。”

    “是!”

    董孝全心满意足的出去了。

    刘元当年进京赶考,才入京未久就被晋王抓到了晋王府,所以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这十多年下来,他早非从少年举子,变成了如今的沧桑中年人。

    就算他家乡有老师、同学进京,如今只怕也不敢相认了。

    改户籍,换名字,确实是不错的办法。

    “那……我改叫刘直吧!”

    曾经的路走弯了。

    以后的路……,他想走直些。

    “好,就叫刘直!”

    董孝全很高兴,皇上能够用他。

    曾经同科的贾敬很有大才,可惜,他没活到皇上能用他的时候。

    “这字……”

    “还请大人赐字!”

    刘直深深弯腰。

    他是先相信董孝全,才相信皇上的。

    被抓的那天晚上,他是真的想过自杀。

    他虐待过晋王,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

    他怕自己也落到晋王那样,生不如死。

    是董大人开诚布公,打消了他的死志。

    “那就叫……不疑如何?”

    董孝全不希望皇帝再疑他。

    也希望重启人生的刘不疑,因为这个名字能时时警醒自己,不该写的不写,不出的风头坚决不出。

    “多谢大人!”

    刘直的眼中闪动着泪光,“请大人受不疑一拜!”

    以后,他给人的字,只能是平平无奇的。

    真实能力只为皇上所用。

    刘不疑跪下来,给董孝全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

    “起来起来,快起来。”

    能为国举才,实为人生最大成就。

    董孝全急忙拉起他。

    正在这时,卢总捕头匆匆敲门。

    “何事?”

    “大人!”

    卢总捕头犹豫了一下下,“冯唐将军之子冯紫英把仇都尉和其子仇锋告到了顺天府。”

    什么?

    董孝全瞬间头痛。

    冯唐算是皇上的人,可也算是北静王府的人。

    北静王府在众多勋贵中,属于特殊的存在。

    老太妃是太祖的族妹,北静王府的兵权说是握在北静王手中也可以,可要说是握在皇家手中亦可以。

    那仇都尉……

    “因为何事?”

    “说是因为一本书的说书权。”

    卢总捕头也甚惊奇,“冯紫英握有我们顺天府签发的独家说书授权书,仇都尉家的酒楼也在说这一本书……”

    “那还说什么?”

    有独家的授权书,仇都尉凭什么染指?

    董孝全又稳了,“走吧,去看看!”

    仇都尉这几年因为得太上皇和皇上看中,渐渐骄纵,他儿子仇锋更是到处削人。

    是该管管了。

    “对了,他们因为什么书?拿过来瞅瞅。”

    不是好书,两家不会这么争。

    “好像叫《射雕英雄传》。”

    卢总捕头道:“这书近来买的人特别多。”

    他早闻其名,可惜没排上号。

    “尤其军中,简直传疯了。”

    “是吗?”

    董孝全笑了,“不疑留步,本官去去就来。”

    他大步的去给两家断官司。

    此时,仇锋和冯紫英的脸上都挂了彩。

    “你等着,等我找到金大侠,必不饶你。”

    到了顺天府,看到冯紫英拿出来文书,仇锋也知道自己肯定会输。

    但他太不服气了,发誓一定要找到金大侠。

    上报

    正月十八,一早天气就不好,阴沉沉的,到了中午已然飘起了雪。

    好在贾珍选的路都是近两年才重新修整过的官道,路边村庄、镇子等较多,沈柠被车外呼啸的风声吵醒时,车队已经驶离大道,转到不远的乡道。

    “祖母,前面就有村子,我们寻地方暂住。”

    蓉哥儿骑马走在沈柠的窗前,“您放心,一切有我和父亲。”

    贾家共有二十房,京城八房,这些年繁衍下来,族人渐多,铁槛寺那里也几乎没空过了。

    停灵铁槛寺三年是常规操作,正常大家都是六年一回乡。

    身为长房长孙,贾蓉去年三月还曾跟着父亲到铁槛寺为两家扶灵回乡的族人送行。

    那时候,他们走的是水路。

    如今……

    如果不是祖父身份不同,皇上又有旨意,正常也会停铁槛寺三年的。

    但走陆路,只凭贾家往南跑了这么多趟,贾蓉也早就知道,遇到天公不作美,在一个地方,耽搁一个月也是有的。

    “知道了,不是给你们做了口罩吗?赶紧把口罩戴上。”

    她的车里有固定的炭炉,外面也早用两层油毡布蒙了防水,再加上厚褥子、厚被子,沈柠是一点也没被冻着。

    但掀开车帘,冷风马上就灌了进来。

    车里的热气瞬间变无。

    沈柠忙放了车帘,“天冷,你也别硬撑,赶紧回你的车上去。”

    “诶,我知道的。”

    贾蓉大力点头。

    但事实上,他心疼父亲去年在祖父去时也受了伤,这一会其实是他在外面做主导。

    至于口罩……

    焦大爷说,当初他跟太爷打到前朝泰宁卫的时候,遭遇一月大雪,那日子就别提多难了。

    如今他又不用打仗,就是骑个马,走个路,又有什么难的?

    虽然知道自己大体会走文官之路,但是蓉哥儿还是有意的锻炼自己的筋骨。

    骑马太冷了,就溜后面,下马跑一会,跑累了再骑马歇一会。

    蓉哥儿觉得自己这样挺好。

    车队很快进了村庄。

    前面接洽的管事已经用银子开道,租下了村长家的屋子,人家一家都搬到了亲戚那里。

    沈柠下车的时候,晓东早已抱着她的被褥铺好了床。

    富贵人家就是这点好,哪怕出门,生活质量上也不会降低多少。

    “太太,李大娘熬的姜茶,您喝一碗。”

    “都有了吗?”

    “都有的。”

    天冷,他们带的姜极多,还在路上时,李大娘就熬了许多,给骑马在外的府卫和镖师。

    “您这个是不加糖的。”

    晓南其实不明白,她们太太干啥不喝加糖的姜茶。

    加糖的多好喝啊!

    “嗯!”

    沈柠点点头。

    不加糖的姜茶味道是真的不咋样,但是吧,天太冷,不喝病了咋整?

    人好好的时候,是想不到生病时的痛苦。

    这时代随便一点病,可能就是生和死。

    沈柠怕死,又操心这个年纪得预防糖尿病,就只能喝不加糖的。

    她咕嘟咕嘟几口喝完姜茶,“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告诉管事,从村里多买些鸡蛋,回头一人一个给加餐。”

    “是!”

    在府里鸡蛋是常备的。

    晓南不觉得什么,但是威武镖局的十个镖师,就觉得很难得了。

    他们以前走镖,是自己吃自己的。

    运气不好,饿一天也是常有的事。

    但现在,主家在吃素,他们这些人倒吃得比主家还好。

    “太太,您要捏一捏吗?”

    晓西净了手过来,“我今天又跟吴大夫学了点。”

    “是吗?”

    沈柠鼓励上进的孩子,“那就来吧!”

    坐马车,确实挺累的。

    晓西的力气本就比常人大,又习了武,刚一按上肩头,沈柠就忙道:“轻点,再轻点。”

    不管是原身,还是她自己都是常人,可受不住她的大力气。

    “这样,这样行吗?”

    晓西在不停的收力道,终于,沈柠觉得可以了,“嗯嗯,现在可以了。”

    半晌后,沈柠趴在炕上,全身都被招呼了一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