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1/1)

    不管是荣国公贾代善,还是林如海,都是他敬佩之人。

    “她说倭人使团这样老关着也不是事,于您以后的仕途可能有碍,为防意外,您最好把他们按在宁国府沈夫人被刺一事上。”

    什么?

    俞志坚一把夺过书信。

    信中附带了徐州被拿倭寇的所有口供。

    虽是抄录的,却也可见用心。

    “……这些倭人一边派人过来和谈,一边还刺杀我大嫂,明摆着,就想立朝中势力彼此争夺的假象,这边的和谈顺利,如了他们的意,他们必要得寸进尺,再复制前朝的江南倭乱,争取更多的好处;和谈不顺,也必要在江南弄个倭乱,以为报复。”

    贾敏在信中道:“家父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两国之争,以侥幸心理对待,那就是取死之道。所以,俞大人若能把这群倭人使团按进我大嫂被刺的案子里,不管和谈如何,他们的‘理’就先掉了三分。

    大昭如何对待他们都是正常的。

    甚至可以让罗刹人误会,他们不能上岸,不能和谈,都是受了倭人的连累。

    总之,如今是罗刹人求着我们和谈,不是我们求着他们,和谈从来都不是彬彬有礼,是拳头,是口剑,是无所不用其极……”

    俞志坚在信中,好像看到了什么叫虎父无犬女。

    他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老爷,贾敏所言可行吗?”

    “可,太可了。”

    俞志坚高兴,“至少老爷我不用担心,你跟着我去过苦日子了。”

    “胡说什么呢?”

    俞夫人笑,“哪怕不当官,你夫人我的嫁妆,也够我们一家子就在这天津城好好过日子。”

    夫妻恩爱这么多年,她又不是那等渣女。

    贾敏发动的,都是当年嫁给文臣的姐妹。

    大家天南海北的,难得能聚到一起。

    其实俞夫人也有替她家夫君拉人脉的意思在。

    “贾家那边在贾敬那样死了后,就和倭人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了。你去年不是还头疼,太上皇再那样干下去,你就要辞官了吗?”

    俞夫人叹了一口气,“您没辞官,其实说起来,是沾了贾家的光。”

    她知道她家夫君有好多次,都动了辞官的念头。

    其实,她也做好了他辞官的准备。

    实在是朝廷太乱了。

    一个不好,他们一家子可能都要陷在里面,性命不保。

    “沈夫人那样好的一个人,被倭寇刺杀,贾家想帮她找点场子,我们有能力帮一把,一点也不帮,我们也会难受的。”

    她的夫君绝不全是因为她,而帮贾家的。

    “反正你看着办,我们不求青史留名,但求无愧于心便好。”

    “……我听夫人的。”

    被皇帝指派过来看着俞大人的暗五,看他们老夫老妻的居然还腻歪上了,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该气愤。

    哼哼~

    皇上有密令在他手上。

    但要求在俞大人顶不住,要放水的时候,才能给他。

    暗五原先感觉他顶不到明天,但现在嘛……

    他超好奇,贾敏都在信中说了啥。

    说起来荣国府也是造孽,女儿养得个顶个聪明,这儿子……

    暗五悄悄的跟上俞志坚,努力的想要捞他手上的信。

    ……

    金陵,沈柠拿着兴儿已经查过的族中账目,一点点的翻看着。

    京中设了族学,这边自然也有。

    老规矩,曾经的京中族学由贾代儒管着,还是他主教,这里的主要是由九老太爷贾代承管和教。

    可是他都不如贾代儒,贾代儒好歹还是个举人。

    这贾代承就是个秀才。

    这边的族学账目……

    啪~

    “拿过去,让你们大爷召集所有族亲,公开账目,所有多吃多拿的,不交出来,送官处理。处理好了,族学按着京中的模式来。”

    “是!”

    这是兴儿早就预料到的。

    他忙捡起账本,正要退出,却又听他们太太道:“让你查的人,查的如何了?”

    “……没……没查到。”

    兴儿也是无奈。

    他过来先忙祭田,想要连成片的田地真没那么容易。

    别家的好说,多给点银子,再协调一下官府、牙行,总能办妥,但族中的老爷们却不一样了,人家要的不止是双倍。

    别人家,他从牙行买到差不多同样的地,再给点补偿就行了,族中的老爷、太太奶奶们,哪怕知道,这祭田未来也会有族中的一份,也是今儿诉苦,明儿哭诉。

    兴儿为此往家中去了好几封信,好在大爷又升官了,那些人最终没敢太过分。

    但因为他们,他被分散了大量的精力。

    “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沈柠忍不住再问。

    兴儿无奈摇头。

    找人如大海捞针啊!

    沈柠叹口气,摆摆手,让他自去办事的时候,真心希望没了薛霸王后,英莲能嫁给那个冯渊。

    乡绅之子,家有老仆,怎么着也有点家底。

    想到这里,沈柠又想到了什么,朝晓东道:“让蓉哥儿过来一趟。”

    做为京城来的贵公子,想要结交地方上的人,应该是一句话的事吧!

    或许她可以从中找到冯渊。

    再顺着冯渊找到英莲。

    当年看红楼时,她特别可怜这个女孩。

    拥有幸福,一场拐卖,天崩地裂。

    好不容易长大了,离脱离苦海只有一步之遥,却又被薛霸王横插一脚。

    如果可以,沈柠希望能伸把手,让她过得好一点。

    金陵十二钗,不管是正册、副册还是又副册,女孩就没有好命的?

    凭什么?

    问罪

    贾琏最近超级忙,几乎就睡在了军器局。

    十数位制火炮和炸药的老师父就烟花李的制作的东西,进行改良。

    南宋时有震天雷,前朝时有霹雳火球,尤其霹雳火球,球开,声如霹雷,不再是靠燃烧,而是靠爆炸时的碎瓷片、铁片使敌人受伤,同时还有巨大的声响使敌人震惊,同时还伴有烟焰熏灼。

    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镇守东部长城时,曾大量制造,布设于隘口要道进行设伏,加强守备。

    因其埋于地面,又称地雷。后来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又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钢轮发火。

    它是在机匣中安置一套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这种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前朝后期按引爆方式区分,有燃发、拉发、绊发、机发等。其布设方式,除单发雷外,还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一个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

    这些东西,在本朝都有制作。

    它们好用,但主要用于隘口要道的防御。

    可烟花李这个手握的雷,可以随身携带,要用的时候,点着引线,一把扔出……

    这在战场上太好用了啊!

    只是外用为瓷,行军路上太易碎了。

    战场上各种情况复杂,这种随身携带的雷,要结实经得过造,还要轻,要好扔。

    贾琏为他们每一个人服务,要什么给什么。

    只希望能尽早装备到战场。

    家里的事……

    这边顺利了,家里不论出什么事,都能将功抵过。

    他在这边卖命,贾敏却转天就收到了天津的回信。

    她的心——定了。

    皇帝看过暗五的回信,确定俞知府真的依贾敏所言,以言语设伏石井和中村,心定的同时,对贾代化、贾代善甚至贾敬的死,到底又心痛了些。

    明明能君臣一直相得,明明能传代的君臣相得,明明可以写进史书成就一段佳话,可结果……

    他去寿康宫看望老头子了。

    可惜老头子除了吃除了喝除了拉,啥都不知道了。

    他陪着喂了几口水,到底走了。

    不过,转头皇后就找了由头和荣国公主贾雯,一起亲切召见了史老太君和邢氏、贾敏、贾玟,待她们回府的时候,各拿了好些赏赐。

    自从贾代善去世,贾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如此在皇家得脸了。

    说不感慨那是假的。

    这段时间东府的侄媳妇沈氏,一直得赏,老太太庆幸的同时,也未尝没有遗憾。

    如今终于轮到西府了。

    “母亲,您现在还担心吗?”

    贾敏看她娘坐着有些发怔,亲自奉了一杯茶过去。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贾母接了女儿的茶,“等着吧,以后有你忧心的时候。”

    “噗,我肯定不会像您似的。”

    贾敏腻到老太太身边,“我还有大嫂帮忙管着黛玉和长安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