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1/1)

    &&&&丁姐那边如果安排了陈溪工作上的事情,你就得无条件配合了。”大喧郑重的叮嘱道:“秋哥,陈溪和你不一样,你原来那种配合度至少要翻个几倍才符合陈溪现在的身份,你可要有个心理准备。”

    新人琐事很多,各种杂七杂八的通告也很多,秦牧秋知道这个,所以也没太放在心上。

    秦牧秋失眠的同时,于言也没睡。

    他拿着红酒坐在落地窗前的地毯上,感觉杯子里的酒怎么品也品不出滋味,所以只啜了一口便搁在了旁边。

    看着外头的灯火,于言突然想起了那晚坐在这里看夜景的秦牧秋,他记得对方说过自己住的是两层的独栋,高墙大院连外头的马路都看不见。他想象了一下,如果对方这会儿望向自家窗外,估计只有黑漆漆的一片或者是映着路灯冰冷的光。

    于言拿出手机几次翻出了通讯录,但是看到外头已深的黑夜,终究忍住了打电话的冲动。对方的那部手机忘了密码,他那天去商场原本打算提醒对方去找人解锁,可后来转念一想,便偷偷买了一部新的打算送给秦牧秋。

    手机还搁在于言的抽屉里,没来得及送秦牧秋就走了。早知道当场就给了,否则这会儿也不必面临这种境地,想打电话但只有大喧的号码,大半夜的打过去找人实在是不合适。

    恋爱中的人是不是都这样?难怪会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夸张的成语!于言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恋爱时是什么感觉了,但是这一次,他觉得他高估了自己从一段感情中随时抽身而去的能力。

    现在看来,不仅是抽身而去有困难,甚至人家都走了,他还赖着在原地不想罢休。

    于言心里烦躁的很,于是摸出手机打算找找看有没有午夜场电影,顺便借着看电影的由头出去散散心。没想到在某家影院影讯中,看到了秦牧秋出演的那部即将公映的电影。

    虽然还不到全国首映日,但是片方在零星的几家影院安排了预热的午夜场。于言几乎没犹豫就直奔电影院去了。

    影院里来往的人不多,售票处只有一个值班的小伙子和另一个售卖零食和饮料的姑娘。于言过去询问了价格买了一张第一排的票,这种人少午夜场,坐在前排会显得没那么孤单。

    他拿着票往放映厅的方向走的时候,无意中瞥见了角落里堆放的还未来得及摆放的宣传易拉宝。其中一张海报上是秦牧秋的剧照,旁边打印着秦牧秋的签名,于言走过去几步,突然顿住又回来盯着那个签名看了两眼。

    秦牧秋的名字没有弯勾全是横竖撇捺,于是他的签名与大多数明星的签名都不一样,几乎没有用连笔,而是一笔一画的脉络清晰,像是用一堆笔直的细木棍组合而成,辨认度极高。

    很难想象一个成年男人的笔迹会冷清到那种地步,一眼看去就带着几分不打算引人注目的规矩,可偏偏太规矩了,摆在一堆鬼画符里就显得十分高调。而这种高调的签名字体还不是那种孩子气的幼稚,而是自成一派的笔法,看上去就是经历过训练的笔迹。

    于言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劲,可一时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劲,于是只能带着满腹疑惑进了放映厅。

    秦牧秋在这部电影不到三分之一处就死了,但是前半部分的角色分量很重,而且因为死法太过惨烈,人设又很圈粉,所以是本片特别大的一个看点。

    影片里,秦牧秋扮演一个卧底警察,在敌方的伪装身份是个心狠手辣的保镖,后来因为自己人叛变而暴露了身份,继而惨死。

    于言看着开场不久后秦牧秋独自反复琢磨伪装身份的那场戏,心里突然涌起了一个十分微妙的念头。剧中的秦牧秋,把自己从前的所有习惯都加以摧毁,然后根据伪装的新身份,重新设计行为模式。

    可是很多习惯短时间内是改不掉的,例如笔迹,所以剧中的秦牧秋当了卧底之后从来不写字。

    对!字迹!

    于言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在看到那副海报上的秦牧秋签名时,会觉得有些似曾相识了,因为他分明就在不久前才看到过那种字迹。

    没等到电影中的秦牧秋壮烈牺牲,于言就匆匆起身回了家。进屋之后他直奔垃圾桶,然后在里头翻出了那个被他团成了一团的纸团,纸团摊开之后,那种细木棍堆成的字体,毫无所觉的躺在那里。

    于言盯着那个皱巴巴的纸条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他几乎有些颤抖的打开手机,上网搜了一下秦牧秋的签名。秦牧秋之前给粉丝的签名和各种祝福语一搜一大堆,字迹几乎不用对比,肉眼便可轻易识别。

    陈溪对秦牧秋感情已经深到会模仿对方的字体了?

    于言走到秦牧秋之前住过的房间,翻出对方忘了拿走的书,上头陈溪的笔迹随处可见,是漂亮的钢笔小楷。于言把书放下,又在网上搜了一下陈溪的签名和写给粉丝的话,字迹与书上一模一样。

    至此,于言感觉自己的脑袋像是被什么重物碾压过一般,昏昏沉沉乱成一团。真相太过缺乏真实感,可偏偏又能合理解释对方先前的一切不合理。

    陈溪不是人格分裂,那个他一直以为是陈溪的人根本就是另一个人?

    ☆、25.11.28

    &&&&——1——

    &&&&一直以来和自己在一起的人都是秦牧秋?

    &&&&这个念头太过离奇,但是一经涌起便越来越清晰。于言将秦牧秋给他留过的两张纸条摊开摆在地上,旁边放着摊开的书,上头是陈溪的字迹。

    &&&&他找来了自己平时创作时用来理清思路的白板,然后拿着白板笔在上头开始整理脑子里那些此起彼伏的线索。

    &&&&第一个线索是,出事那晚陈溪发病停止呼吸和脉搏,醒来后整个人的状态就变得有些奇怪,于言还因此推断过对方患有人格分裂。

    &&&&于言从线索一拉了一条支线,标注了同一时间,秦牧秋受伤昏迷入院,至今未醒。

    &&&&第二个线索是,“陈溪”演技的前后变化,以及言语间透露出的信息。什么人能在一夜间演技突飞猛进?

    &&&&他又从第二个线索拉了几条支线,标注了秦牧秋之前聊天时无意中表现出的一些信息,例如近两年不怎么接通告了、以前看过《剑芒》的剧本等等。

    &&&&第三个线索是,“陈溪”一直对秦牧秋过分的关注,最后甚至为了角色的事儿和于言吵架。于言一直觉得对方明明对自己有意思,还对另一个人念念不忘,如今看来有可能是自己误会大了。

    &&&&他逐条把可疑信息列出,最后更加笃定的印证了由于那个签名而引出的猜测。尤其是两张纸条上的留言,因为写的随意,所以必然用的是平日里擅长的字体,不可能费心去模仿。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