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1/1)

    子的副厂长还有公司的副总。

    反正就是个副字,和他在国营大厂一样。

    张兴国那张嘴能叨叨,报纸上关于他的采访那叫一个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的做出一副我们就是为了发展而努力的人。我们就是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国家变得更好。再介绍介绍厂子里的产品,什么安全科技未来等等词汇全用上了。

    这报纸一发行,海城好些人都凑热闹买小型的红外线感应器装在家门口。

    别说,因为这种家用的会连着提示系统。还真有人家靠着这个发现了试图撬开家门入室偷窃的小偷。还有一户人家半夜家里着火了,一家子人睡得好好的,浓烟太大被感应到提示铃开始狂叫,把这一家子都吵醒了。连滚带爬的跑出去,一家人都活了下来。

    这几件事都上了新闻,一下子就推动他们公司这种家庭感应器卖得更火了。

    陆长缨也用上了大哥大,天天拿着个巨大的大哥大,但他的大哥大不是用来搞业务的,主要是没事给家里打电话。廖清欢都习惯了他现在一天天没事打个电话过来,俩人扯一些有的没的。

    也不知道陆长缨想的是啥,天天都回来睡一张床的人呢,还老是要打电话。

    陆长缨公司发展得蒸蒸日上,那钱用日入斗金来形容都算轻的了。除了专门研究红外线这一块,还有其他业务,比如他们又和广城那边的通讯业务沟通,似乎又想插手到通讯业务里面了。

    有几次他们的大伯哥,也就是陆凛的儿子还到家里来吃了饭,吃完饭后就和陆长缨到书房去聊什么。

    神神秘秘的吧,廖清欢也没问。

    她是知道那大伯哥现在外地做书记的来着,一个比较偏远的城市。

    一直到春末,廖清欢这肚子开始疼了。

    因为生过俩孩子,这第三胎廖清欢虽然忙,却也没累着,身体好的情况下孩子生得顺利,推进产房没两个小时就生出来了。

    是个儿子,小名就叫小包子。

    小包子不像姐姐嗓门那么大,也不像哥哥刚出生那会活泼,他就是很安静的孩子。

    不怎么哭,不怎么闹,就算是拉臭臭在身上了,也只是哼哼两声,提醒下大人他拉臭臭了。

    这么个乖孩子把廖清欢心都给疼坏了,当然了,他爹陆长缨也喜欢极了。

    小弟弟的出声最高兴的大概就是小丸子和小圆子,小丸子写了一篇五百字长作文,来夸她的小弟弟有多可爱。小圆子则把自己的糖藏在小包子的摇篮下面,这是他最喜欢的零食了。

    等出了月子,家里就请了一个保姆,专门带孩子的。

    廖清欢也能放下其他的事情,专心的到新廖家酒楼那边,把新菜式事情提上日程。

    那边的厨师都是林碗他们徒弟的徒弟,叫廖清欢都得叫一声师祖,这又是师祖又是老板,小徒孙们个个都听话得很。

    既然是要做新廖家酒楼,菜品和廖家酒楼是不一样,基本都是廖清欢自己研发的菜式。

    这些菜式徒孙们没做过,廖清欢就把自己的菜谱发下去,一个徒孙重要学习两道菜,两个月后,她要在这边举办秋弥宴,邀请海□□人们,来品尝这个全新的宴席。

    目的,也是为了正式推出新菜品。

    秋弥宴是廖清欢想的,两个月后也差不多是秋天了,总要想个正经的名头来邀请客人吧。来个文雅听起来还高端的宴席名,这不也就好请人了。

    这事定下了,当晚廖清欢就下厨,拿几个自己比较得意的菜品,让徒弟们家人们都尝尝味道。

    所谓新菜品,还真是全新的组合,譬如那秋梅炖老鸭。

    用的是非常酸口的梅子,廖清欢自己腌制的,之前她孕期就比较喜欢吃,偶然想着拿它来入汤。

    从风味上与酸萝卜老鸭汤类似,但这酸味并不相同,酸萝卜的酸是那种纯酸,而秋梅则是甜酸。炖出来的老鸭汤带有梅子的酸,又有梅子的清香。

    鸭肉酥烂,同时也带着梅子的香味,入口非常舒适。

    这是廖清欢比较满意的一道汤品了,除了秋梅老鸭汤之外,还有肉桂红烧肉、砂锅小排骨、酸汤银鳕鱼等等。

    在请帖发出去之后,廖家酒楼推出的秋弥宴,一下子就成了海城热议的话题。

    作者有话要说:来了来了,小包子出来啦感谢在2020-12-04 22:23:16~2020-12-06 21:29: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att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5章

    廖清欢其实一直不大清楚, 自家酒楼在海城的知名度如何。

    就比如很早以前,那会海城各大酒楼饭店林立,出了名的, 基本都是那些西餐厅。

    海城人爱时髦嘛, 又能接受新事物。什么去西餐厅喝喝咖啡啦, 吃吃牛排啦, 他们就先很多人一步体验。

    廖家酒楼做菜好吃,那确实是好吃,但仅仅只是挑口味的喜欢到这边来吃。

    如果是谈事情,见朋友,还真不会选择廖家酒楼。

    毕竟这是个吃饭的地, 大家很容易被美食吸引注意力啊, 真要谈事情可没那么心情谈。

    在廖清欢的认知里, 到酒楼吃饭的, 就纯粹是爱美食的。

    要说多出名,还真没有。

    廖家酒楼也就占上了年份久味道好口味正宗这几样,属于口口相传的老字号。

    但那都是以前了,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

    廖家酒楼上了几次报纸, 这名号早就传遍了全国。

    还有这样的口号, 说什么京城有烤鸭, 海城有廖家。

    这廖家酒楼在整个酒楼老板包括员工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 很悄无声息的成了海城的招牌,也成了外地人必须打卡的一家酒楼。

    甚至要是问海城本地人,到海城吃什么?

    上廖家酒楼啊!

    等廖清欢意识到廖家酒楼现在有多出名的时候,廖家酒楼在她的安排下,偏门做了个大展台, 隔着一层透明玻璃,这展台里面有灶台有蒸笼有煎饼铛。几位帮厨在里面忙活着,专门用来做蟹黄小笼包蟹壳黄这些容易带走的小吃。

    而买下来的两处店面连着院子,也都装修好了,在客流量日渐增多的时候,正式开始接待客人。

    前面的展台缓解了许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来海城旅游的客人,他们没时间赶场子一般来海城玩的。没法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排队,买几个小笼包这种特色美食尝尝,装在油纸袋里直接拿走,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真正来吃饭的客人不怕耽误时间,少了些外地客人来抢座位,他们还更开心。

    酒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