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5(1/1)

    &&&&地太大,管不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在咸阳宫朝堂上,吕安如此说道:“之所以当年周天子采用了分封制治国,就是因为单靠他一人以及一个周国政府无法管理偌大的天下,方才用了分级管理的方法。”

    所谓分级管理法就是周天子只管理诸侯,然后由诸侯管理卿大夫,卿大夫管理士,士管理最底层的庶民,庶民管理奴隶,层层递进。

    周天子仅负责外交和军事,并不负责管理最底层的民众,民生如何与他无关,诸侯国内发生什么亦是和他无关。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庶民只认士,不识卿大夫,而卿大夫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士,却不知道封地有多少庶民。”吕安道,“士只效忠于卿大夫,却并不会效忠卿大夫所效忠的诸侯,所以一旦某个卿大夫背叛了,那么他底下被他所管理的士阶层以及士所管理的庶民也会跟着他一同背叛。”

    随着他的话出口,朝堂上诸人表情都有些微妙,那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地往王位上头飘。只因为严格来说,吕安所说的背叛造反的人当中包括了先代秦王,当年孝公之子也就是嬴政太爷爷的父亲惠文王嬴驷就是自立为王,只不过那时候秦国强盛,周天子无可奈何只能捂脸承认。

    在众人小心翼翼的目光中,嬴政面不改色,老秦人在这点上面头都十分铁,随便你怎么说,反正胜者为王。

    见他表示浑不在意,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侃侃而谈的吕安。

    诸侯为何都能纷纷僭越为王,此前众人只意识到诸侯国强大拥有更多的军事实力之故,确实没有想到吕安所说的这一更深一层的原因,再深入挖掘一下……

    虽然话没有说出口,但吕安的言下之意便是——诸侯如果可以升级成了王,为了管理自己的属地自然会将原本的卿大夫封为诸侯,这就是活生生的领导造反,小弟喝汤。

    在这种制度之下,当小弟的自然纷纷要怂恿领导造反了。

    ——等领悟到这一未尽之语时,众人纷纷牙疼,只觉得这吕小郎还是敢说啊!但反过来想想,他又有什么不敢说的呢?因为秦国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秦国的情况却和别的国家有所不同,秦国从楚国学来了县制,又在穆公时期创新了郡制,商鞅将之完善成郡县划分,以这种独特的分级方法来管理国家,后来的王为了管理方便又继续加以完善。传到了嬴政手上的时候,秦国的郡县制度已经趋于完美。

    本来是为了方便中央直接统治地方,以最大可能征调民力的方法如今成为了钢铁骨架,支撑住了秦国的快速发展。

    又因为秦国择优为官以及对于官员考察调动的习惯,郡太守和县令都成了“流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中央的需要进行调动。这种制度最初是因为秦国人才少,所以一旦发现一个就要立刻用起来的朴素思想,最后有效避免了小势力团体的形成。

    “据臣观察所得,我国的郡县民众虽也是受县郡直接管理,但除非极寡闻者,都能知道秦王是谁。和六国分封制造成的层层隔断不同,在秦国,大王的声音可以传到国家的最下层,最下层的声音也可以一层层反馈回来。”

    “我们,和六国不一样。”吕安肯定又骄傲地说道,他微微抬头,目光和嬴政对了个正着,青年勾唇一笑,又侧转过身向着诸多反对派说道,“六国连国内有多少臣民,又有多少外来人、多少野人都不知道,他们甚至连自己有多少土地都不知道,而我们却知道。”

    “因此,秦国的百姓比别的任何国家也都清楚,他们自己是秦国的人民。”

    “那不就够了,何必弄出个劳什子的国籍?”一个赢姓宗老十分不能理解,他站出来冲着嬴政拱拱手,看向吕安,“秦人就是秦人,外国人就是外国人,人的血统无法改变,难道说改一个国籍就能算作是秦人了?此岂不荒谬?”

    “若此人出生在秦国,接受秦国教育学习秦国文字,说的是秦话,吃的是秦肉,演奏的是秦筝,宗老且想想,此为秦人还是外国人?”

    都说了是血脉,和这些劳什子甚关联?

    宗老皱皱眉,想要开口,却将出口的字吞了下去止住了话头,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秦人本身也并不是秦人。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些拗口,其实很容易理解。如今的赢姓家族是从东边迁到西边的,在迁徙之前,他们和赵氏那一支一样生活在如今的赵地邯郸,是他们的先人非子受周国孝王之封,封到了现在的秦国之地作为当时的秦地主人的附庸,所以他们才来到了这儿。

    而当时的秦国甚至也还不是现在的秦国,秦民当然也不全是赢姓的血脉。

    当年秦国的老祖宗们打败了死敌犬戎,将被犬戎掳掠去的诸多周人都又抢了回来充作秦民,后来这些周人加上赢姓人在一起融合,后期还加上了被收复的戎人,如此种种才铸就了今日之秦。

    从本质上来说,秦国的老百姓从一开始就是混血来着。

    所以,如果说以血脉的话,那谁都不是秦人,而现在的秦人之所以是秦人就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生存繁衍,既然这么说的话,六国客卿在这里生下的孩子又怎么不能算是秦人?

    这小子太狡猾了!分明就是设了陷阱在等着老夫!

    宗老吹胡子瞪眼,偏偏他也继承了老秦人的口拙,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出可以反驳的词句来,只能愤愤归位。

    吕安嘴炮轰走了一个,继续道:“秦国今日为秦国,但未来,我等未必会是简简单单的秦国。”

    他话虽未挑明,在场所有人却都明白他的意思——兼并。

    秦国正走在兼并的道路上,就像吞掉东周西周国一样,秦国必然也会吞掉别的国家。吞并和夺城的情况全然不同,前者可以用巨大的秦王国去影响一小座城池,城市孤立无援,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如果吞下一个国,后者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人多则势众,即便从形式上统一,实际却像是在一个冰坨子里头放了一个铁球一样,得慢慢消化。

    在消化的过程中,铁球降温,冰块则被融化,双方都要有牺牲,才能达到一个共存的程度,而在同温之前,事实上始终是两个不一样的整体。

    而秦国所必然的牺牲就是——牺牲秦国的概念,放弃秦国的本我,使其变成一个更大的也更包容的概念,将那些被自己征服的国家一一吸纳进来。

    “秦国会是百国之和,若是始终存有本国与外国之想法,则秦与六国之遗民必然面和而心不合。”吕安道。年轻的帝王微微颔首认可了他的说法,他目光灼灼:“寡人曾言,天下皆为秦之黔首。”

    “大王!”这一表态让秦国的宗室们纷纷惊呼,他们一个个站起身来走到堂中想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